一
“爱是惟一的管理智慧”,这是“原生态管理学”理论提出者成君忆先生在《渔夫与管理学》、《圆丁与管理学》两部著作里提出一个观点。我深以为然。
并且,我还对这句话作了一点修正:爱是惟一的人生智慧。道理很简单:人生不管走什么路,做什么事,都是为了追求幸福,而幸福源于爱的关系。而通往爱与幸福的途径只有一条:智慧。
“好心情中国文化讲堂”智然老师有言:人生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智慧。反过来,你若有足够的智慧,你就有可能拥有一切,而爱,则是这一切的中心。人生的一切得失成败,取决于我们的智慧是否具足和圆满。
二
爱的本质和意义体现在人际关系当中。
不管你愿不愿意,每个人都天然地处于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当中,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受着包围着你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和支配,同时,你所感受到的人生意义与价值,亦取决于各类人际关系舆论对你的评价,这些评价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和尺度,规定并引导着你的言行。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要想得到爱与幸福,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先把你想要的爱与幸福给出去,给那些渴望得到这种爱与幸福的人,这样,你才能反过来得到你想要的爱与幸福。谈恋爱就是如此。做生意亦是如此。这就是舍得之法。先舍而后得,不舍则不得,大舍则大得。不舍而得,一定不是真得。所以,《大学》有言:“是故言悖而出者,而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出言不逊者,人必辱之;生财无道者,天必丧之。
三
表面上看,一个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看你拥有多少有形的金钱物质财富以及地位、荣誉等,但实际上,你内在的真正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取决于你能在多大范围内和程度上得到多少人给予你的信任与爱,而这种信任与爱不会无缘无故地施加于你,而是取决于你曾经在多大范围内和程度上为多少人付出过同样品质的爱。这种内在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是一个人奋斗的真正的源动力所在,它超越一切物质表象的东西。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许多人虽然通过辛辛苦苦的努力,而拥有大量钱财和很高的位置,但却并没有得到幸福感,甚至没有成就感。因为他的心中没有爱,它把全部的心力都用于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而不是追求爱与幸福,为此他甚至不择手段、伤天害理。他不知这些物质的东西再重要,充其量只是爱与幸福的附属物和附带品,而不是本质。他没有理解到,真正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来自于人际关系,来自于家庭、社区、亲友圈、同事圈及社会对你的评价与认同程度。他也不懂得,人生每天所做的一切,不管形式的区别,本质都是创造爱的人际关系,就是说,不管你做的是何种工作,其本质是付出和创造爱,而不什么任何别的东西。
心中没有爱的人,不会找到爱。我们没有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地理解爱,不能正确的给予爱,不能正确的接受爱。爱与被爱,是人生最高的学问。
四
家庭是培养和检验爱的智慧的最重要的场所。
一个真正能够成为好父母的人,一定是真正懂得爱的真谛的人,也一定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这样的人,做任何事业都会有章有法。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这样的人,一直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古今中外真正卓越的人物,都懂得为人父母和治家之道。而当今社会之所以不和谐,实在是源于家教的混乱。故和谐社会,从家开始。但愿越来越多的人都能象《贤文与做人》的作者叶建华先生一样,从增广贤文中汲取中华文明积累数千年的治家修身智慧。(29日晚有感于叶建华先生的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