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2025-07-26 18:09:59)
标签:

少城

宽巷子

窄巷子

井巷子

满城

分类: 东游西逛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宽窄巷子


 

10月21日下午,由人民公园,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地处成都青羊区少城片区蜀都大道西段;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并列的街巷;文殊院、宽窄巷子、大慈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有说: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平定准噶尔之乱后,年羹尧于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满城,专驻满蒙八旗官兵;满清没落之后,满城不再是禁区,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典当铺,大量收购旗人家产;辛亥革命以后,四川总督赵尔丰交出政权,拆除了少城的城墙;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勘测人员将宽一点的兴仁胡同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太平胡同标注为“窄巷子”,有井的如意胡同(明德胡同)标注为“井巷子”;新中国成立后,国营单位将巷子里的房屋用以安置职工;住户利用房舍开发建设零售商铺,老城区深厚历史底蕴与公馆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吸引了许多中产阶级和创意阶层群体,宽窄巷子成为老成都悠闲生活代表;2003年,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2008年6月14日,重新开街。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恺庐,有说:原八旗住宅上最早修建的宅院之一,满城开放后第一位主人为四川军阀王陵基部下的一位旅长,建筑规模只在现址第二道院门以内;在原大门外与街面之间留出空坝,进出车辆的用地;民国六年,转卖开银号的曾姓人家;曾家于大门外空坝新建大门,并将围墙外延,大门左边形成一个小院坝,右边打了口水井,当时巷子里唯一有二道大门的宅院。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拴马石,有说:宽窄巷子仅存的三个拴马石之一,北方文化在川西的符号性表现。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整片街区成旅游地,因为碎银几两,失魂落魄没了元气!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井巷子,游客少。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有说:井巷子,清初名如意胡同,后因巷北有明德坊而称明德胡同;改造后的井巷子建有文化墙,“宝墩遗城,金沙竹泥”,“羊子土坯,秦筑城廓”,“汉砖遗风,唐建罗城”,“宋砖古道,明末毁城”,展示成都的沧桑历史。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市,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四川省会、副省级市、超大城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有说:距今约4500年至3700年,成都平原已出现被后世称为“宝墩文化”的一系列古蜀先民的聚落中心;聚落中心均已夯筑城墙,建筑祭祀和集会的场所;“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历史遗存,推定至迟于殷商晚期至西周初期,成都一带已经成为古蜀王国的中心都邑所在;东周慎王四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设置蜀郡于成都;秦张仪、司马错筑太城(府南城、大城),次年张仪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小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中国最早水尺);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称“天府”;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东汉时,仍为蜀郡;东汉末年,刘焉“益州牧”,将益州由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国号大魏,史称曹魏,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身份于蜀地成都称帝;两汉至蜀汉,成都因出现一座专门织造蜀锦官营作坊“锦官城”而获得“锦官城”“锦城”别称;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国,不久恢复称呼;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咸康四年(338年),李雄侄李寿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南朝宋、齐以后,益州及蜀郡的治地均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内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传说:“成都”之名,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周王迁岐,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得名蜀都;蜀语“成都”读音“蜀都”,蜀国最后的都邑。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成都行记:宽窄巷子



 

由井巷子出,打车太古里,春熙路转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