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行记:北固山

标签:
寺冠山以寺镇山甘露寺刘备招亲赔了夫人又折兵风流总被风吹去 |
分类: 东游西逛 |
镇江北固山
9月15日下午,由焦山转北固山。
北固山,北临长江,山势险固,故而得名;有说镇江曾为东吴都城,三国故事,移上山来。
甘露寺铁塔,原为石塔,又名“卫公塔”;唐宰相(唐卫公)李德裕(曾任润州刺史),“资穆皇(唐穆宗)之冥福瘗埋舍利子”,于唐宝历元年(825年)建;唐乾符年间(874年~879年),石塔毁塌;宋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镇江太守王安礼主持,于石塔原址建造铁塔,八面九层,宋元丰元年(1078年)落成;明万历十年(1582年),铁塔被狂风刮倒;后经僧人募款重修,改为七级;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镇江保卫战;侵略者妄图抢掠铁塔,因塔身沉重无法搬动,遂将塔顶、相轮等掠走,塔身幸存;清同治七年(1868年),铁塔遭风雨雷电折断,塔身坠落;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铁塔重遭大风疾雷,上面四层又落地;1960年,镇江市对铁塔进行大规模整修,将倒放的塔身安装上去;现存铁塔,铁仿木构楼阁式,残高约8米,包括塔基(须弥座)及残塔四层;塔基及第一、二层为宋代原构,第三、四层为明代补铸(有说系明代所铸塔的五、六层);塔基和塔身均有图案,如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佛像等。
有说:1960年4月24日至5月8日挖掘塔基,在塔基下深约3.5米处发现唐宋二代重瘗佛舍利地宫;出土文物,石、玉、骨、金、银、铜、铁、陶、瓷、琉璃、木、漆、纸、丝十四类计2576件,包括唐代錾花金棺银椁内密藏当年印度阿育王舍利子11粒。
“南徐净域”:相传西晋末年,北方混乱,东晋偏安江南,建都于建业(今南京);当时北方人士纷纷南下,东晋为此设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镇江);至刘宋时,正式定名为南徐州,以后“南徐”为镇江的别名。
“天下第一江山”:相传在三国时,刘备东吴招亲,孙权陪刘备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至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固山,见景色极为壮观,题书“天下第一江山”,墨迹不存;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书法家吴琚重写“天下第一江山”;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
祭江亭:古称北固亭,且有凌云亭、摩云亭、临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称谓;有说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石柱上刻有槛联,“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
传说:三国孙刘联姻,孙尚香随刘备去荆州,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江东;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兵败,夫人孙氏听到有传刘备病死在白帝城,登上此亭,投江自尽,故而得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多景楼:古名“北固楼”,又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相婿楼”,“梳妆楼”,缘于刘备招亲故事。
有说:多景楼创建于唐代,楼名取自李德裕《临江亭》“多景悬窗牖”诗句;刘备招亲,《三国演义》。
古甘露寺:有说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年~266年),又因建寺时逢甘露下降,故而得名。
(接续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