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日记(17)
(2022-05-13 13:32:57)
标签:
随笔/感悟 |
分类: 日记 |
5月12日
凌晨,被梦激醒。梦里,我的眼镜掉到了地上,两个镜片破碎,镜架也断了。我睁眼后,正要庆幸这只是个梦而已,却转瞬间又想起了一个词句:“大跌眼镜”。难道这些日子的期盼又要化为浮云?心里略有郁闷。
太阳冉冉升起,春夏之交的和风为大地送来了温暖,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打开手机,首先看到的是“一点丹东”上发布的消息:“最新部署!丹东市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扫尾清零的关键期”。这“扫尾清零”这四个字,是半个多月来第一次呈现,但愿今天,丹东百姓的心潮可别再回落了。
昨天下午到晚间,上城梦想的几个微信群里,都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不知是谁在群里首先倡议的:我们小区可否像滨江三号那样,晚上组织一下“隔空大合唱”?这个提议,就如及时雨,得到了许多人的热情响应。物业经理在群里也做出了积极回应:“认真考虑大家的建议,争取组织”。总算有一个共同的话题,闷在家里的居民你一言我一语,都亮出了自己那迫切的心愿。晚上8点左右,有人沉不住气了,把自己家的音响放开,窗户打开,敞开喉咙高唱。顷刻间,周边的众多居民就用和声、闪动光亮、叫好等各种方式迎合。歌声好像是从我们对面的3号楼传出的,小区的各个微信群都在议论、捧场。起初是男生唱,一个老太太在群里自豪地讲:“是我儿子唱的”。之后,又有女生加入,总共唱了五六首歌。这些歌,都是激情、奔放、积极向上的歌曲,我都熟悉,但只能叫出两个歌曲的名字:“阳光总在风雨后”、“我和我的祖国”。其余那几首歌,我看到群里的一些年轻人介绍说,有“海阔天空”、“夜空最亮的星”等。感谢这些孩子们,你们的欢乐,也是一种爱的奉献。
我们的“女酒长”老姜在沈阳隔离,但仍不耽误她每天在群里的问候大家。她每天中午也把午餐晒给大家看,比我们在家吃的都丰盛。大家都逗她说:你一分钱不花,白吃白住,真合算!老虎好奇,要看她的红码,她不会操作,却也转弯抹角地鼓捣出个截屏,让我们群里的人都长了“见识”。老范还认真地查阅资料,把“红码”、“黄码”的条件发给大家看。老姜始终是乐观的人,只可惜身边美酒,挺憋屈的。
忠厚的刘小弟昨天也在群里整了个景。市里表扬部分在抗疫一线工作的机关干部,其中有一位叫孙路平的干部,与我们老同事(孙绿萍)的名字相似。刘小弟故意把照片晒在群里,好像是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而孙绿萍还积极配合,在群里作了个揖。由于照片中的人物是身着防护服,加上大家多年不见,一些老同志辨别不清,竟还在群里竖起大拇指,就像是表演了一段幽默剧。看来,大家对身边的抗疫英雄是多么崇敬啊。
妻子除了唱歌、朗诵,还不时地拉动着小提琴。她也挺识趣,每次都把自己关在屋里。而我却有着自己自娱自乐的方式:翻阅曾经的历史记忆,不断充实、完善。年逾花甲的姐姐和姐夫,更是用最简便的娱乐方式——“俩人麻将”来消磨时空,据说,那麻将牌还敲得啪啪直响。二嫂每天忙碌着为在她家住店的孩子们解决点实际困难,还其乐融融,挺充实的。最着急上火的是我们的姜总,本来吉林疫情爆发就影响了他的生意,这下,病毒堵到了家门口,他很无奈。但是,他也借机在妻子面前展现出了好男人风范,又揉面又炒菜,受到了大家的赞扬。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有些焦虑,但大多数人并不消沉,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正视眼前的困难。今天是居家抗原检测,我家也没有采购的物品到货,除了倒垃圾,再也没有任何下楼的机会了。
5月11日的病例数是0+6,继续坚持。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111年前,国际护士理事会为纪念现代护理科学创始人南丁格尔而设立了这个节日,今天也是南丁格尔的生日,她出生在意大利,工作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护士。借此机会,我也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们致以崇高敬意!
上城梦想物业将在今晚8点组织全小区的隔空大合唱活动,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