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日记(16)
(2022-05-11 11:17:10)
标签:
随笔/感悟 |
分类: 日记 |
5月11日
早晨起床,天阴沉个脸,仿佛在告诉大家:我不开心,因为好几天没看到你们了。
好似顺应了天意,今天上午,小区里又热闹了一番,大家都出来排队做核酸检测了。
已经是第17次检测了(核酸第9次),这次和以往不同的是:被要求居家隔离的次密接者人群,不再等其他人检测完毕后再出门参加检测了,而是待在家里,等待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上门检测。管控章法越来越缜密。
在家闲来无事,想起了同学“老蘑菇”上次回来跟我们说的话。“老蘑菇”曾在美国工作十多年,女儿已在那里安家就业。上个月,为了照顾两个外孙,他又重返美国,与妻子、女儿等亲人团聚了。临行时,大家一起喝酒,他介绍说:在美国,华人、华裔对疫情的防控态度是坚定的,但是“本土人”认真防疫的不多,甚至他们觉得没染上病毒的原因是朋友不够、太自私,挺掉价的;美国人得了新冠,大多数人自己在家吃药,把病毒扛过去。
我虽然没有去过美国,但通过对他们文化的粗浅掌握及从遇见的美国人身上了解,感觉他们的思想境界与我们的确不同。我想,美国人对新冠病死,会理解成病毒只是一个诱发作用,根本原因在于你的身体机能问题,与政府和他人无关。而中国人不同,如果传上了病毒,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谁那么缺德?有病毒还不封闭自己、出来传播?继而,再抱怨:政府都干什么吃的,怎么管不住这些传染病毒的人吗?中国人的这种文化意识不是劣根,只是一种同需求共命运,相互依赖、与人共舞的寄托心里,与欧美人的个性张扬截然不同。所以,我认为,做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处理疫情方面格外谨慎。
上午下楼做核酸检测的时候,遇见了我们小区的保洁班长,这位大姐告诉我们,他们几名保洁员已经十几天没能回家了,而她的家就在我们小区对面,也照样没机会回去。我们夫妻俩跟她说;如果吃饭和休息不方便的话,随时可以去我家安顿,包括晚上睡觉。她回答说:小区物业安排的很好,不需要我们惦记。一群再普通不过的百姓,为了防疫工作竟然都能够舍小家顾大家,令人感动!那些整天只会抱怨的人,你还能说啥?
中国人相互监督的本色这些日子也格外显现:小区微信群中,经常看到提醒、甚至指责那些在园区里溜达的人。举报行为也时有发生,搞得那些私下组织采购的人焦头乱额。这就是最常态的“文明”现象。为了生活,搞点“小动作”,真的是可以理解的;而为了保护自己,相背而行的人,也无可厚非。
我查阅了部分微信轨迹,发现一些整天抱怨的人竟然是前期咒骂1号、2号病毒携带者最凶猛的人,现在却又来了一个“华丽转身”,这些人多少让我有点鄙视。
官方通报:5月10日全市病例为:无症状感染者8例,累计感染者超过了700人。
我们的地方政府在一些百姓的心中,总贴着求政绩的标签,他们的防疫措施难免被人有看做有些“左”。“动态清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静态清零”相对风险小。不过,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百姓安康。我们只有坚持这一个选择:再吃几天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