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2012-11-06 02:59:11)
标签:

杂谈

分类: 6.世界美景(travelphotos)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周末去了了慕尼黑,逛奥林匹克公园,参观宝马博物馆,坐在路边享受这个地区特殊热风,焚风,德语叫Föhn。

什么是焚风呢,就是在寒冷的冬季,突然来了一阵春夏的暖风,白天的温度可以一下子提高20多度,一刮就是好几天,人们脱掉厚厚的冬衣,以为春天降临了,可以刚刚享受一点温暖,马上就零下了。

焚风现象是由于湿空气越过山脉,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时增温,使气团变得又干又热。因而气团所经之地湿度明显下降,气温也会迅速升高。“焚风”在世界很多山区都能见到,但以欧洲阿尔卑斯山最有名,慕尼黑就是受影响最大的城市。

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经常发生火灾。强烈的焚风吹起来,能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十九世纪,阿尔卑斯山北坡几场著名的大火灾,都是发生在焚风盛行时期的。

焚风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能引起雪崩。如果地形适宜,强劲的焚风又可造成局部风灾,刮走山间农舍屋顶,吹倒庄稼,拔起树木,伤害森林,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只发生事故。   

此外,焚风天气出现时,许多人会出现不适症状,如疲倦、抑郁、头痛、脾气暴躁、心悸和浮肿等。医学气象学家认为,这是由焚风的干热特性以及大气电特性的变化对人体影响引起的。

我刚刚到慕尼黑就是头痛,到了第二天就好了一些,天空格外的湛蓝,11月还有这么温暖的阳光,造物主也是这样的神奇。听说一些敏感的人受不了这种风,选择了自杀的方式了却生命。

 

这样的天气逛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最好,它位于城市中心以北,是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举办地。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同时举办过奥运会,世界杯决赛,欧洲杯决赛的体育场。

整个公园由33个体育场馆组成,包括可容纳80000名观众的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可容纳9000名观众的游泳池、14000座席的综合体育馆等。

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半边有顶,有一个靠50根吊柱吊起的几张“鱼网”组成的帐篷式屋顶。吊柱有的高达80多米。这帐篷屋顶部遮住半个体育场,它的面积广达 7.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屋顶,相当于10个足球场那样大。这“鱼网帐篷”是半透明的,全部是人造有机玻璃。这是由德国建筑大师弗赖-奥托(Frei Otto)设计,同时也是他在张力结构方面的代表作。

最吸引游人的还是高290米的奥林匹克电视塔,它是慕尼黑最高的建筑物,在它的中间有观赏平台和旋转餐厅。搭电梯至塔顶,从塔上俯视,可以鸟瞰慕尼黑全城。天气好时,还可望到阿尔卑斯山峰的秀丽景色。
   
同时,这座运动场不仅举办体育赛事,也有露天文艺演出。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s)、邦·乔维(Bon Jovi)和罗比·威廉姆斯(Robbie Williams)都曾在这里举行过音乐会。
这个屋顶的造价超过1亿马克,是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奇特的构想,别致的造型,使它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一项奇迹。运动场的看台设计也是别具一格的。环形看台的2/3建在地表之下,只有1/3建在地表上。透明的屋顶保证了充足的进光量,而且丰富的光影变化使坐在看台上的人们有一种轻盈的空间感觉,犹如置身于美丽晶莹的艺术世界里。

奥林匹克村当年是为运动员修建的。奥运会结束后出售给市民。那时报纸上曾刊登这样的广告:请在奥林匹克村购买一套住宅吧!也许您以后有机会说:“我这里曾住过金牌获得者”。今天这里已成为兴旺的住宅区,住着9000居民,相当一部分是大学毕业以上的知识分子。  

奥林匹克公园名副其实,曲曲弯弯的人造湖,林木茂盛的小山皇,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人们在游泳池里游泳,在草地上晒太阳。湖面上到处是野鸭,天鹅,湖边有人在演奏萨克斯,看着蓝蓝的天,感受阿尔卑斯吹来的热风。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