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成佛

标签:
美食休闲 |
分类: 1.饮食男女(foodandlife) |

早晨很早就醒来,在美国的时候,每天早起都会抄写一段《金刚经》,有时去参加佛光山底特律协会的读书会,读《42章经》。底特律没有佛寺和道场,就 在社区中心租一个房间,有时候请佛光山多伦多,芝加哥的师傅在讲法,打禅坐,在佛光普照下,慢慢的剖析自己,了解世界,每个人都有进步,大家其乐融融。
那个时候,妄想很少,心内比较平静,而且也有时间和心情去关心他人,做义工,参加社区的各种慈善活动。
回到德国离佛法就越来越远了,虽然法兰克佛有佛堂,可是总感觉融不进去,于是连念个阿弥陀佛的机会也没有了。开了茶店,两个瞳仁里面闪烁的只有欧元了。
今天是腊月初八,佛祖成道之日,那一年他31岁。
早早的来到店里,小厨房锅上煮腊八粥,拿出纸笔,抄写只有260个字的《心经》。收银机旁挂着陪着我多年的一幅唐卡,佛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只露出小小的瞳孔。
我有些时候也不明白,为什么菩萨的眼睛为什么半开半闭?他为什么不张开眼睛?
南怀瑾老师和我一样,也有这个疑问,他问他的妈妈,南妈不假思索地回答,世界上的人太坏了,菩萨只好半闭着眼,不看为妙,如果张开眼睛一看,这么乱糟糟的一个世界,那真要气死了。
生活应该像佛祖一样,不执著,年轻的时候想变得聪明,有了阅历,就主动变得糊涂了。
2500多年前的今天,这位印度悉达多太子已经苦行6个月了,吃的很少,经书里面说是一麻一麦,我没有明白,这麻是什么东东,难道是麻绳?一颗麦子就过一天,当然饿成皮包骨了。
饥肠辘辘的太子觉悟到:世间的人追逐物欲,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如果执著于苦行,徒使身心受苦,也不能证悟菩提,最好是舍弃苦乐二边,过著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才能尽趋解脱大道。
很久没有洗澡了,太子就想在河里洗个澡,饿得太久,都没有力气站起来了,就瘫倒在河边。
一个放羊的女子看到这个人心生怜悯(王子一般长得都比较英俊),就手捧乳汁,王子喝了乳汁,恢复了力气(看来羊奶真的有营养),于是于是涉河过岸,走道伽耶山的一颗繁茂的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开悟证道,成就正等正觉。
后来有人说牧羊女给王子喝的腊八粥,我个人觉得这只是个传说,荒郊野外你让一个放羊的姑娘到哪里去弄那么多材料,就算有材料还得有锅吧,姑娘不至于还背着个沙锅放养羊吧!
此后49年,佛祖就把这些开悟的道理说给弟子和信众听,后来的佛经几乎都是佛祖和弟子的对话,后人整理了这些对话,比较有名的是《金刚经》《心经》《妙法莲花经》《楞严经》等等。
这些佛经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心经》,字少,虽然唐僧同学费尽千辛万苦去印度取来真经,而且还翻译成中文,可是对我来讲,翻译好的佛经和梵文没有区 别,看不懂,比如说这句,般若波罗蜜多。后来看《大话西游》,周星星拿着月光宝盒大喊“菠萝菠萝蜜”,才知道这是从《心经》引来的句子。
再次看了白话翻译才明白,这句话(般若波罗蜜多)是智慧到达彼岸的意思。
南老师说---写经的功德远优于造塔供佛,写经的好处极不可思议。
我这个人比较自私,就是冲着好处去的。
写了一段时间的《金刚经》发现真的有好处,做事可以镇定了,镇定后还有些小小的智慧。
从今天起,我决定每天抄写一遍《心经》,佛法对我来讲就是惜福感恩,回归简单的生活方式,然后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周围的人。
至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哲学思辨,生长抬头纹的问题,还是下辈子去考虑吧!
《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 碍 无 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我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