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闻轶老师,您好!
今天,我于微博上看到一则视频,觉得很有意思,和您曾教授我的关于面试中的肢体语言,与人沟通的技巧等非常相关,看后我有一些感触,于是提笔写信来。如果可以的话,能否请您谈谈您对这则视频中各方的有趣的表现以及背后的动因的看法
谢谢您!
和您同游黄山的小驴友
小驴友,你好!
看了你推荐的视频,怎么说呢,我感到那更多体现出的是一个带有娱乐性质的企业面试电视节目。如果是正常的企业面试,里面的主持人似乎是多余的,因为他胡搅蛮缠般的引导,使严肃的企业面试超出正常范围了。
以我的看法,应该说参加这个节目的女孩是一个职场上很有潜力的女孩。这个看法来自于她在现场面对的主持人还有那些权威人物落落大方的表现,在面对那些人的捉弄时,她在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反应中,作为一名24岁的年轻人应该还是控制了自己情绪。
为什么现场那些已经有了社会经验,或者说在中国很世故老练的主持人和那些企业的权威人士对她这么挑剔倒是我的疑问。我想会不会因为节目主持人对刘莉莉带有挑衅的提问和贬低的用词,发展到最后给她沉重打击就是电视台这个节目的目的:通过设计让握有主动权的主持人和被动的面试者发生冲突,并由主持人控制场面戏剧性发展,来抓人眼球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如果这样,刘莉莉在节目中只是一个道具而已。
好了,抛开电视节目本身为提高收视率控制节目风格和结局的人为因素,尽可能客观地分析一下为什么简单的面试会变成主持人、企业权威人士和年轻的刘莉莉对着干?
我的个人的看法是刘莉莉从她上节目之前的简历就埋下了隐患,上场之后的自我介绍更让那些居高临下的主持人和企业权威人士心里不爽。
第一,刘莉莉对薪水的要求。
从场上那些企业权威和HR专业人士对刘莉莉的问答中,我听到了他们谈到刘莉莉的薪水要求。薪水一事无论国内国外都是很敏感的问题,尤其在中国,不同行业、不同公司薪水差别很大。对一个求职的新人来说,在人们对她/他的工作能力不了解的时候,去谈薪水很不明智,谈低了自己心里不爽,谈高了老板心里不爽,因此在求职中最好回避谈薪水,更不要炫耀自己曾经得到过的高报酬。而刘莉莉中了那些人的圈套,不断的谈薪水报酬,让别人对她看法越来越大。
你可能会问:如果面试中问起薪水问题时如何回答?
回答说相信公司有自己的制度,自己服从公司制度即可。当然这是一种比较圆滑世故的说法。我们应该知道,无论在这个节目中还是在真实生活中,所谓企业权威人士也只是普通人,他们的心态是普通人的,面对一个还不了解职场能力的新人要求较高的薪水报酬时,会审慎起来。如果求职人员最后得到的薪水和自己要求相差太大,放弃这个机会即可。
第二,刘莉莉上场之后的表现。
刘莉莉本来只要简单朴素地介绍自己是来自湖北的女孩即可,结果她用了颇有诗意的说法,这样的表现在面试场合是不合适的,更何况面对一个有表演性质的公开面试。坐在台上的那些企业权威面试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不同的地方文化背景,刘莉莉面对的那些人并不如她一样了解和热爱她的家乡,也不会像她那样对她家乡充满感情。她的花里胡哨介绍,会在那些人的潜意识中产生抗拒心理。我想除了薪水问题之外,另一个看不见的阴影在她有些得意的自我介绍中已经笼罩了她。
你或许会问:在国外应聘表现出上述两个情况会怎样?
如果在西方制度健全的公司,当面试官遇到面试者的上述两个问题,如果打算录用面试者,第一会告诉她公司的薪水制度,让她自己决定是否接受;第二面对女孩的炫耀卖弄表现,会以幽默的方法避开,不会让对方伤害到自己,更不会去故意伤害对方。
再有,刘莉莉谈到莎士比亚。她的高中是在国外完成的。西方高中课程中学习莎士比亚如同中国高中生学习中国古文一样是必须的,那是他们的文化。女孩拿国外高中普及教育内容和国内大学都不一定会接触的内容来谈,她在和不懂的人谈只有她懂的事情,别人接不上她的话题,本身就冒了很大风险。刘莉莉忽略了她参加的是职场公开面试节目,不是在朋友群中炫耀自己在国外受的教育。她在无意中挑战了主持人的知识范围和应变能力,对主持人来说感觉很不好,主持人把她的行为看成是一种冒犯或者说挑衅,因此女孩的厄运从此开始。
至于咬住刘莉莉说到三年后回到中国时,主持人认为使用“中国”这个词不妥,这是主持人感觉自己不懂刘莉莉说的莎士比亚作品是丢了脸面之后开始故意刁难她,而且很不讲道理了。
我常驻美国,通常我们说起一些事情的时候,常常会使用“国内、国外”这两个对称的词,“国内”专指中国,“国外”表达中国以外所有的国家。很多时候会用“中国、美国”两个国名,在这概念上更加明白说的是什么。很少有人会同时混合使用“美国、国内”或者“美国、祖国”的说法,因为这不对称,而且容易搞混概念。
刘莉莉使用“新西兰、中国”没有错,如果变成“新西兰、国内”,或者“新西兰、祖国”,那在表达上真是有问题了。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这里时候,感到主持人好像混到这个岗位上的,他的肤浅表现,把和胡同里朋友间随意的谈话方式用在正式的场合,还言之凿凿、信誓旦旦说这是正确的说法,这说明他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时很有问题。
主持人对女孩的攻击非常明显,比如对女孩谈那些他不懂的事情时说“我感到身上一阵一阵发冷”,说刘莉莉听人说话时“流露出来恨和嘲讽,眼露凶光”,形容女孩的笑容是“狂浪的笑容”,还有主持人的那些表情,那些故意挑起在座的企业权威人士站在他一边攻击女孩的手法等等,这是在故意伤害女孩。女孩对自己说话在无意中冒犯了他根本就没有感觉,她在场上表现是本能而直率的,她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了,怎么会让对方那么反感自己。她那么孤立的站在那里,面对表情冷淡、不断用语言攻击她的主持人、那些居高临下的企业权威人士和黑洞洞的摄影镜头,一直到最后,全部灯盏熄灭。
这一过程对24岁的女孩来说是一个残酷的过程,她的心理在当时要承受极大的压力,对此希望这个场景不会对她造成长久的伤害。她犯的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年轻、聪明、见了一些世面,加上性格大大咧咧和喜欢表现自己所导致。
但是对主持人来说是不可原谅的,他是一个成年人,很明白利用台上的权利去做事情和达到目的,他是故意对涉世未深的女孩所持有的热情和自信进行打击,以自己的混迹江湖的手法去耍弄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女孩来哗众取宠提高收视率,这是可怕的。这是主持人因为自尊心和面子受伤后采取的报复行为,作为职业主持人,他的表现是恶劣的。
电视节目中的求职环境很糟糕,这是我看了之后的感觉。这个节目是否表现了国内现阶段社会风气中由媒体营造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还是节目中的风格表现希望人们从中学习什么?我现在不得而知。
亲爱的小驴友,你在国内,同时也正面临毕业和寻找工作的问题。你是学习法律的,正直、诚实、热情是你的素质,但是你的个性也属于直率坦白一类。因此你要学习如何辨别正派之人和居心不良之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果刘莉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要学会自己走出来,千万不要中了那些人圈套,把自己的年轻才干扼杀在刚刚萌发之际。
祝你新春愉快!
纪闻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