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记西行723

(2017-07-24 09:07:49)
标签:

旅游

文化

杂谈

历史

图片

漫记西行723今天从喀什抵达乌什,我们寻访南八城的最后一城。走314国道+306省道,在边境公路上行走,全程415公里,沿途风光比莎车到喀什那一路好多了,可以见到红山、红柳和绿色植被。前200公里为平地,后半段基本上是山路,最高的达坂位于距乌什188公里处,海拔2948米。下达坂行22公里,就能看见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天山南脉的托什干河,河床很宽,但河水并未溢满河床,故有一床多流的热闹景观。从这里开始,道路就沿着托什干河蜿蜒东去,直到乌什。我们走的这条路主要是穿过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这个州的名字真是拗口极了,真不明白地名办的官员是怎样想的。其实完全可以起得不这么拗口啊。早就看到网上有人说柯尔克孜就是吉尔吉斯,只是翻译不同,为了证实这一点,我们决定实地求证。在托什干大桥南边的哈拉布拉克镇过安检时,我们第一次遇见柯尔克孜族人,就是执勤的警察,感觉长相和气质都跟维吾尔人不大一样,好像汉文化的程度较高,汉语讲得杠杠的,于是多聊了几句。几位执勤的帅哥(真正的帅)都证实了柯尔克孜族就是吉尔吉斯族的说法。他们说柯尔克孜跟维吾尔的习俗文化什么的都不同。我们问:为什么你们汉语讲得这么好?回答是跟汉人打交道多。他们叫我们上网百度一下柯尔克孜族。纪公说第一次见到柯尔克孜族人,很稀罕,想跟他们合影,他们说安检站不行,到了镇上和县城完全可以。在前方的哈拉奇乡,纪公实现了和柯尔克孜族人合影的愿望,请注意柯族人所戴的帽子,那是他们的特色。我也拍了几张柯族妇女的照片,感觉服装风格有点像俄罗斯人。跑题了,主要是说这个民族的名称和自治州的名称,其实可以不翻译得这么拗口,否则真是很难记得住。回头再说路线,从喀什出发后,先过克州的州府阿图什,就是下午将要发生地震的地方,当然我们不可能预知这里会发生地震,所以在11点多钟,从容不迫地下车,找了家潼关肉夹馍的店子吃了卤肉拌面和酸辣粉(纪公好几天来第一次吃大肉)。过了阿图什,前方是克州的阿哈奇县,那是很漫长的距离,因为出了阿哈奇县境,到乌什就只有四十来公里了。一路上的风光,看见了成群的骆驼,没有缰绳,没装鞍子,以为是野骆驼,赶紧拍照,不料在耳朵上看见了做记号的红绿带子,断定是有主的骆驼。有一点失望,但骆驼本身还有很有趣的。从一个达坂下山时,看见路旁有个猎鹰文化园,打出了“中国猎鹰之乡”的牌子,想必阿哈奇是盛产猎鹰的地方。在托什干河畔,看到一处很有气势的水流,还有雪山为止坐镇,我们将之命名为“茫茫九派流边城”,在拐弯处停车拍照,被过路车呵斥了一句,也值!这些景观都值得一看,但是进入乌什县城之后,不免觉得期望值太高,失望值也很高。我们特意跑来看“西部小江南”的乌什,不料是一座很小的县城,小得和镇子一样,而且感觉不是很有生气,建筑方面没有旧城风貌和地方特色,也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建筑。城郊有个燕泉山,是铁门关那样的赭色髙崖景区,也没有兴致去看看了。好在一路走来,对这边的地形地势和路线有了初步的印象,可以对照文献研读,也是有收获的。今天我们已经抵达此次西行的最西端阿图什和乌什,明天将踏上东返北上之路,从乌什到阿克苏90公里,还能看看乌什以东的境况,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入住的雅居宾馆的重庆人老板说,边境县城嘛,当然很小。这种说法不靠谱。我们入住过的边境城市多了去了,南疆这边就有好几座,格局都要大得多。援建喀什的是山东和深圳,援建乌什的是衢州,从援建的地方来看,实力是有差距的。在微信上看到罗明并先生的提醒,我们关注了一下新闻,昨天下午643分,在我们经过阿图什市之后7个多小时就发生了3.1级地震。好险!其实从见到托什干河的时候起,一路上就雷雨不断,应该是地震前的气象征兆吧。感谢罗同学的关心!

 漫记西行723


漫记西行723

漫记西行723

漫记西行723

漫记西行723

漫记西行723

漫记西行723

漫记西行723

漫记西行723

漫记西行723

漫记西行7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漫记西行722
后一篇:漫记西行72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