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连载·220)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220
李秀成的部队于11月30日架起梯子登上杭州的城墙,守军溃逃,城上无人阻拦。王有龄在署衙内自尽。学政张锡庚、提督饶廷选、总兵文瑞、代理布政使麟趾、按察使宁曾纶、盐运使庄焕文、粮道翟福、道员胡元搏、彭斯举、朱琦、代理仁和知县吴保丰等人全部被杀。
四天后,太平军又攻占了杭州满城。将军瑞昌纵火自焚,副都统杰纯巷战而死。
李秀成收殓了王有龄、张锡庚和文瑞的尸体。
太平军攻占杭州以后,留下主将邓光明等部驻守。邓光明不久被封为归王。这个大约三十二岁的湖南人优待俘虏,释放林福祥、米兴朝和刘齐昂,让他们将王有龄等三具尸体送往上海。他还给这些俘虏赠送银两,作为盘缠。这件事情,仿佛为他两年后向湘军投降埋下了伏笔。
王有龄等人的尸体运到上海后,清廷官员开棺检视,容貌如生。
赵景贤听说杭州失守,叹息道:“湖州已成孤城一座,我等只有死守,以报国恩。”于是在城文武官员誓师死守,大家都说:“惟公之命是从!”
李秀成意图不战而克湖州,又钦佩赵景贤的勇毅,便派出两名间谍招降。他们见到赵景贤,立刻被推出斩首。赵景贤派人送信到上海,请江苏巡抚将此事转奏清廷。清廷任命他为福建粮道。
李秀成见劝降不成,加紧四面围攻,只留下大钱口一线缝隙。
李元度见浙江境内太平军势力强盛,打算撤退扎营。前安吉县令陈钟英给他上书说,现在谋士们都说应该回师常山,或者前往衢州。可是,衢州自有城防军,而江西不供应军饷,又何必保卫常山?福建是浙江军饷的来源,江山一城,是进入福建的咽喉,所以不如在江山驻军,既照顾了运饷的通道,又与衢州城相呼应。太平军必然不敢忽略江山而攻打衢州,也不敢忽略衢州而攻打江山,这样常山不用防守,也很安全,这才是上策。李元度接受了他的提议。
左宗棠还没有进入浙江境内,未能指挥调度。浙江全省各地,只有湖州和衢州城还在清军手中,而湖州被太平军环绕,旦夕不能自保。赵景贤以功节见重,清廷不忍看他死去,任命他为福建粮道,催促他上任,希望他能免于兵祸。这件事传开来,人们都知道湖州情势是多么危急,认为湖州是保不住了,只有加固衢州的城防。
曾国藩与左宗棠商议,应该以保住徽州、巩固饶州和广信为根本。他们上奏,请求以三府所辖各县的丁粮银米供给军队,在婺源、景德镇与河口设立三个税局,以税收补充军饷。三府防军全部归左宗棠指挥,通吴越为一家,以保江西。
左宗棠辅佐湖南军事十年,勇将健卒对他心悦诚服。其中有名的将领,有黄少春、崔大光和张声恒,他又十分看重王錱,王錱的亲戚中有很多人跟随他。
左宗棠出师江西,是初次率领军队,对曾国藩颇为恭谨。当清廷补授他为太常卿时,他写了谢恩的折子,还不敢独自上奏。凡有军事上的谋划,他都要咨询曾国藩的意见,然后才会实行,把自己当成曾国藩帐下的将领。直到当上了巡抚,才开始飞黄腾达。
太平军进占杭州以后,又攻占了江苏东南沿海的奉贤、南汇和川沙。清廷上海知县刘郇膏领兵前往救援,失败而归,上海的清军官府十分恐慌。有人提出,西洋军队武器精良,应当设立会防局,官绅意见一致。刑部郎中潘曾玮从海路进京,谒见议政王奕訢,报告此事,议政王上奏,清廷同意办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