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连载·211)
(2008-10-19 08:33:22)
标签:
湘军连载211文化 |
分类: 湘军 |
湘军(连载·211)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211
霆字军于9月18日到达瑞州。发现李秀成的部队早已撤走。
同一天,四川湘军和其他清廷部队对围攻绵州的顺天军发起了猛攻。萧庆高率部沿左山抄袭顺天军背后,约定曾传理和刘德谦的部队分别从中路和右路进攻,夹击顺天军。
颜佐才率领清军先进,还未到达,起义军突然开枪发炮,清军受到惊吓,顺天军趁机进攻,颜佐才后退。刘德谦和曾传理随后进军,与顺天军相持。萧庆高等率部从山后攻破顺天军两座军营,曾传理又分兵包抄到顺天军旁侧,顺天军不支,撤围向南退走。
顺天军绕到成都西南方,袭击郫州和邛州,然后南下丹棱。
湘军宣称四川北部已经肃清,于是部队休整,论功行赏。
湘军进驻绵州之后,与守城的贵州清军发生了一场争斗。
三十一岁的绵州知州唐炯在守城时兵力不足,借钱招募军士,在防守中立下了战功。四川州县的官员,若论对军事的见解,唐炯可以说是首屈一指。而且他为人慷慨,颇重义气。
唐炯是湖南常宁人,被提拔为夔州知府以后,自视颇高。而他的父亲唐训方是湖南名将,跟骆秉章素有交情,所以他容不得湘军将领颐指气使。
事情起源于湘军的入乡随俗。湘军制度,规定每营都设长夫运送粮食器械,部队经过郡县,不向官府索要一草一粟。湘军初起时,所过之处,有些地方官吏设置障碍,甚至不让部队进城,湘军只好忍声吞气,哪里还能指望地方官府供应部队的开支呢?
但是,湘军进入四川后,天上掉下了馅饼。他们发现,这个省份的州县官员,不但准备粮食供给部队,还会按人头配给轿马挑夫。如果部队不用人夫,就可以将劳力折合为银钱。这样就为军队提供了一个渔利的渠道。
湘军刚入四川时,发现有这项收入,大喜过望,很快就习惯了,对于不给钱的官员会很生气,有时甚至不免苛求,胁迫人家给钱。
湘军为绵州解围之后,仗着立了大功,索要过度。唐炯认为,绵州被围半年,资力困乏,供应的物资,自然无法令湘军满意。他希望手下的营官摆平这件事。营官夸下海口,说他能够说服湘军。但他只是说说而已,却摆下酒宴请客,将这件事委托给家丁。
湘军哨官前来索要人夫,出语不逊,唐炯的家丁仗着黔军势力,也不讲理,争得脖子粗了,眼睛红了。
湘军将领早就指责黔军纪律松弛,唐炯矢口否认,反过来辱骂湘军。两军本来就闹得很僵,现在就供给一事发生冲突,大有兵戎相见的趋势。
曾传理年少轻慢,初次统领军队,约束不了部属。哨官对唐炯的家丁恶语相向,黔军将领听见了,记恨在心。待他走后,便在州府内埋伏一百人,准备格斗。
湘军哨官去而复返,带领一些军士闯进州堂,气焰非常嚣张。
黔军亲兵将领向唐炯告状,说:“湘军持刀来闯公堂,请求擒拿治罪。”唐炯首肯。
亲兵将领突然冲出,砍杀先进来的一名湘军。其他军士见自己人被杀,高声怒吼,于是黔军伏兵四起,企图抓捕捆绑进入州府的所有湘军军士。湘军格斗奔逃,双方各有伤亡,将领们下令戒严。
湘军将领们听说了情状,无不大怒,跑去向骆秉章告状,而且按兵不动,一定要争出个高低。骆秉章上奏,弹劾唐炯,清廷罢免了唐炯的官职。
唐炯也告骆秉章的状,甚至加以谩骂。湘军从此多与清军分开行动,四川的清军更加缺乏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