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连载·187)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187
贵州的石达开部队于7月到8月之间分成几路南下。其中一支从贵阳东南六十里处的龙里,东进麻哈,南下都匀,折向西南,抵达罗斛。另一支从长寨向西南挺进,到达归化,与本地起义军会合。
石达开的后旗部队驻扎在广西永宁,军士离叛,杀死宰制余忠扶,东奔三百多里,指向贵州独山。教民起义军为他们做向导,引领他们从小路袭击州城。
英法联军于8月1日在天津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清廷没有调集湘军北上抗击外国侵略军,一心指望妥协求和。
8月10日,文宗下诏,补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任命他为钦差大臣。
其实,华东一带清军云集,清廷只要调兵北上,完全有可能阻击英法侵略。但是,清廷仍然只愿对内动武。
华东的清廷武装,各成体系,各军都直接向皇帝上奏本,互相没有隶属关系,不用彼此通报情况。
曾国荃身在安庆城外,与多隆阿和李续宜的部队成为一体。袁甲三驻扎在淮上,自成一军。巴栋阿的部队是镇江军。李若珠所部是扬州水师。王梦龄代理漕运总督,统领清淮军。薛焕代理总督,统领上海军。张玉良收拾溃散的部队退到杭州,仍然称为江南大营。周天受驻扎宁国,张芾驻扎徽州,各率一支部队。江长贵统领杭州军,米兴朝防守广德,都由王有龄统领,是浙江军。
曾国藩到达祁门之后,有人认为湘军应该迅速攻占宁国,作为前敌部队。他们说,应该派遣左宗棠等人的部队挺进南陵,与武陵人陈大富的绿营部队会合,又与杨载福的水师相连,然后攻打广德,等待湘军攻克安庆以后而会师。
曾国藩叹息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现在前进没有处所,获胜没有益处,为什么要轻举妄动呢?”
这时江苏和浙江的官绅,每天送来几十封告急信,清廷也连下诏书,要求湘军增援江苏、增援上海、增援安徽、增援镇江。
曾国藩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必须全力攻打安庆,取得高屋建瓴的形势。
有人认为湘军很快就能攻克安庆,应该从长江上游派部队攻打天京以南的东坝,江苏东南部的太平军必定会回援天京,这时清军以增援苏州的部队发起夹击,就可以攻克苏州。庞钟潞也上奏,请清廷催促曾国藩东进。
清廷顾虑薛焕兵单力薄,命令曾国藩催促左宗棠等人率部从安徽南部东进苏州和常州。曾国藩上奏说,他的部属李元度和张运兰已回湖南招募勇丁,鲍超因负伤而回到四川,左宗棠的新军还没有开到战场,眼下安徽南部十分危急,浙江那边防不胜防。他的部队到齐之后,必须有一支攻打广德,另一支攻打宁国,无法绕越安徽境内而直奔苏州和常州。
曾国藩说,他先前收到薛焕的咨文,说松江和上海等处水师和陆师兵力不足,打算从张玉良那里调拨三千人过去。他同意了这个要求。但是,近来因江西战事频繁,文报阻滞,张玉良在嘉兴的部队,很难与他通信联系。他刚刚奉命指挥江南的军事,本来负有统辖张玉良部队的责任,可是现在安徽南部形势危急,他不能舍近图远。荆州将军都兴阿奉命督办扬州军务,官文和胡林翼都在千方百计地盘算如何资助他,而他的三千劲旅,下个月的口粮都难以拨付。
他的看法是,淮河与徐州一带民风刚劲,不愁招募不到勇丁,只是没有人去训练罢了。他已写信给官文和都兴阿等人,酌商派人率领一千名湘军,前往江北,采用湘军的营制,团练徐淮一带的勇丁,用严格的纪律加以约束。如果能有一两位名将去做这件事,则两淮的劲旅,也不会比湘军逊色。
后来李鸿章创立淮军,正是按照曾国藩的这个意图执行的。
188
清廷面对着外国的侵略,内战的战火又迅速蔓延。咸丰皇帝焦头烂额,决定把东南大局全部托付给曾国藩。
8月13日,清廷下诏,命令左宗棠仍然襄助曾国藩的军务。刘长佑在广西作战,难以远离,湖南巡抚骆秉章素来熟悉湘军将士,可以督办四川军务,增率湘军前往四川,文格代理湖南巡抚。文宗还说,东纯不懂军事,骆秉章应尽快入川。
裕麟出任广东运使已有一年,奏请留下筹措军饷,现在出任湖北按察使,留下湖南按察使翟诰代理布政使。
英法联军于8月14日攻陷塘沽。然后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文宗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逃离大沽,经天津退到通州。
尽管安徽南部军情紧急,清廷更看重的还是京城。文宗从各地调兵回京,命令张芾返回京城协防。曾国藩压上了更重的担子,兼办安徽南部的军务,周天受归他调遣。浙江温处道李元度调任安徽宁池太广道,防守徽州。
李侍贤所部趁着清军换帅,攻占金坛,在城内大开杀戒。周天受知道宁国也保不住了,命令城内的几万兵民各自逃生,自己要和宁国共存亡。宁国百姓扶老携幼,奔向南陵,陈大富打开城门,全部接纳。
这时,清廷军机处收到的军报,总是忧多喜少。
张玉良在浙江作战非常艰苦,好不容易才发起一次小规模反攻,总兵刘季三率部攻克余杭和临安。
在此期间,赵景贤分兵攻克广德州。从杭州战败撤围的太平军,仍然向湖州进军。
贵州的石达开部众于8月18日攻占独山,杀死知州侯云沂。
英法联军于8月21日攻占大沽。侵略军长驱直入,于8月24日占领天津。
贵州清军总兵巴扬阿于8月29日率部攻克归化。太平军残部奔向长寨,攻占东北部五十里的定番,即现在所说的惠水,杀死通判恩常。
萧启江死后,他的部队留在四川,失去了统帅,分解为三个体系,互相观望,军纪松弛。将士们见四川政局混乱,南部和西部义军四起,散布各处,抓不胜抓,杀不胜杀,他们也趁机抢掠。地方官员不敢过问,四川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萧启江旧部南下增援井研,一战告捷,起义军解围撤走。从此湘军不把蓝李起义军放在眼里。
东纯在赴任途中病逝,文宗于8月31日任命驻藏大臣崇实代理四川总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