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军(连载·182)

(2008-09-19 08:36:55)
标签:

湘军

连载

182

杂谈

分类: 湘军

湘军(连载·182)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182

    江南清军的命运,特别是在1860年前五个月的剧变,充分说明战场上风云变幻,胜败无常。同时也充分说明,单是靠着骁勇善战,而没有韬略在胸,是无法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的。

    自从1851年内战爆发,清军将领大多软懦胆小,听到喊杀之声便受惊逃跑。太平军走后,又虚报战功,大帅不将他们问罪,还给予奖赏提拔。但是清军中并非完全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向荣和张国梁就是两员虎将。他们从太平军兴起之初,就以勇战闻名,后来在江苏围困天京,更是立下了威名。

    然而,他们仗恃自己善战,分兵远征,屯兵于坚城之下,却没有进行战略的思考。他们差一点攻克天京,却终于被太平军打败,就是因为贪图战功,而不会心存畏惧,寻求谋略。因此,他们只是前方作战的将领,而非运筹帷幄的统帅。

    向荣和张国梁既是猛将,又统帅八万清军,取江苏和浙江的财富供给部队,摧坚陷险,攻无不胜,似乎是一支无敌的军队了,但最后还是因为胸无成算,导致全军覆没。

    和他们相比,湘军统帅曾国藩的个人素质,具有明显的优势。他敬畏战争,谨慎用兵,勤于思考,三思而后行。从他的奏疏中可以看出,他每当决策之前,必定彷徨四顾,高瞻远瞩,而不会急功近利。但他一旦确立了战略抉择,就会坚定不移地去执行,有时甚至要力排众议,一意孤行。他的成功,在于眼光和学识。

    曾国荃率领一支孤军,单独对付百万太平军,兵力比向荣和张国梁的部队少了很多,而且军饷时常拖欠,军中瘟疫盛行,经历的危险,也比向荣和张国梁大了几倍。但是,面对强大的敌人,部队并不惊慌,军饷匮乏,军士也不哗变,就是因为湘军是一支有文化的部队。

    清军江南大营在本年的溃败,许多人归咎于和春,怪他不该扣发军饷。然而,月饷减少三分之一,在湘军中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失败的原因恐怕不全在这里。张国梁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和江忠源一样,都是因为不间歇地作战,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轻易远征。

    曾国藩的部队虽然暂时无法开进江苏,但在安徽东南部的许多战略要地,驻防的清军等待着他来增援。

    李世贤乘着太平军在江苏的新胜之威,于6月23日率部包围了宁国,分兵攻打金坛和南陵。清军提督周天受所部驻守宁国,总兵萧知音和参将周天孚等部防守金坛,陈大富所部仍然驻守南陵。太平军号称几十万,清军兵力不敌,各自血战死守,等待湘军增援。

    贵州在5月到6月间四处燃起了战火。石达开的部属从广西西北角上的西隆渡南盘江北上,袭击贵州西南角上的兴义,向东北方推进,袭击贞丰,北上归化。

    石达开的另部则袭击贵州东部边界,沈宏富在石阡的六井山阻击,攻破二十一座壁垒。沈宏富屯兵石阡以北的思南瓮溪。

    太平军调集全部精锐部队攻击,沈宏富设下埋伏,将太平军击退。太平军分兵攻占西南方五百里处的广顺,以及广顺西南两百里处的永宁。

    英军在这时侵入大连湾,法军侵占山东烟台,封锁渤海湾。可是,湘军的统帅们还在热衷于内战,无暇考虑建立海洋水师,抵御外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