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连载·152)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152
在太平天国起义波及全国以后,一些地方滋生出第三种势力。由于湘军的崛起发挥了巨大的功效,清廷倾向于利用民间武装对抗太平军。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些民间武装的首领,并无明确的政治立场,只图占领地盘,聚集财富。他们游离于太平天国和清廷之间,有时帮助太平军,有时又接受清廷的招抚,与太平军作战。河南人李兆受和安徽人苗沛霖,就是这类人物中的两个典型。
在太平军占领安庆和天京期间,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而安徽、河南与湖北的边地,长久以来,民风强悍,百姓不甘心坐以待毙。一些野心勃勃而颇有心计的人,趁机聚集民众,团练武装,作为自己的势力。
李兆受和苗沛霖利用社会的动乱,倚仗着官府的势力,建立自己的王国。他们所处的江淮地区,靠近太平军的占领区,又有北上的方便,如果他们反对清廷,就会成为清廷的心腹大患。
清廷的谋士们对这种局面非常担忧,清廷长期特别任命一名重臣,专门管理淮北的军事。清军都因为军饷缺乏而受苦,而李兆受却因拥有军队而成了巨富。他们团练乡民,并非奉旨而行,与清廷没有关系。太平军很欣赏苗沛霖团练的蛮横顽强,很想利用他们来抗拒清军。而清廷的大臣胜保也想笼络他们来对抗太平军。
进入夏季,李孟群部在攻克河南商城之后,回军攻克六安。捻军向东进军,南攻全椒、来安和滁州,北抵徐州和宿州。英桂因病回乡,瑛棨代任巡抚。胜保驻扎临淮,袁甲三进军宿州。
苗沛霖是安徽凤台人,秀才出身,为人阴险多疑,自小心高气傲,对同伴无不欺侮。
自从太平军和捻军兴起后,乡民团练筑圩,以求自卫,都推豪强为团总。起义军一到,团勇就登墙守望,或者协助清军攻击起义军。也时常与邻圩作战,以争短长。
苗沛霖在下蔡当团总,攻击张洛行的捻军,为清廷立下功劳,受到官府奖赏。便增募兵力,攻克附近的圩寨,拥有几万兵力。袁甲三和胜保将他招抚,引为援助。
胜保和袁甲三于6月份上奏说:一年来江南清军屡打胜仗,太平军的气焰已经衰减,而江北的清军之所以没有迅速攻克金陵、肃清安徽北部,都是因为李兆受纠集了两三万人,拦截清军,增长了太平军的势力。他们与北捻军有联系,成为太平军的援军。现在清军正在攻打上蔡的太平军和捻军,李兆受请求清军进兵舒城,他愿作为内应。
他们还说,宿州以南的会党,经过苗沛霖的攻击和安抚,已经不再擅自行动。袁甲三即可南下扼制淮河,合力攻打太平军。
清廷批准胜保招抚李兆受的部队,于是胜保亲自到达清流关,李兆受率领弟弟和十几个头目迎见。清廷在淮南和淮北的形势缓和下来。清廷仍然任命胜保为钦差大臣,到庐州整训军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