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连载·150)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150
左宗棠在5月份接连听到令他十分震怒的消息。
英法联军于5月20日攻占大沽口,天津告急,北京震动。外国侵略军以进攻北京作为威胁。
5月22日,沙皇俄国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清廷黑龙江将军奕山晤谈。穆拉维约夫说,他此来是为了“助华防英”,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他还说,“为了双方的利益,中俄必须沿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划界。”
奕山指出,两国边界已根据《尼布楚条约》议定遵行,一百几十年从无更改,现在决不能按照俄方的提议办理。
谈判桌上,争论非常激烈。散会前,穆拉维约夫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交给奕山,限第二天答复。这个草案的实质就是要撕毁中俄《尼布楚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第二次谈判,中方代表爱绅泰断然拒绝俄方提出的无理要求,并将“条约草案”退给俄方代表彼罗夫斯基。由于俄方无理取闹,谈判无结果。
穆拉维约夫急不可耐,再次亲自出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提出条约的最后文本,强迫奕山签字,并恫吓说:“同中国人不能用和平方式进行谈判!”
当夜,俄国兵船鸣枪放炮。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之下,奕山终于屈服,被迫于5月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城和约》,又称《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共三条。主要内容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璦珲对岸的精奇哩江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
清廷当时没有批准《瑷珲条约》,还处分了奕山等人。
6月23日,清廷被迫与英法俄美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是:四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和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中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六百万两白银。
《瑷珲条约》和《天津条约》的签订,对国防意识强烈的左宗棠,是一个很大的刺激。他恨自己未能手握重权,保卫疆土,空怀一腔热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