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连载·114)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114
曾国华率领增援江西的湘军部队,路上遭到太平军拦截,一边作战一边前进。6月1日和2日,刘腾鸿等人率部接连在羊楼峒和分水坳获胜,擒斩太平军总制三十多人。
太平军在湖北失去了水上优势,打算在陆地上夺回。林启容从九江派出一支部队增援湖北,攻打在武汉东北面约两百里处的麻城。官文派满洲正白旗人多隆阿在麻城西南七十里的柳子港打败太平军,迫使他们从新洲城撤走。
多隆阿是清军的一名骑兵将领。他在上一年率部参加了全歼太平军北伐部队的战役,于6月份率部南下增援湖北。北方的骑兵部队来到这里,很快就凸显出剽悍疾劲的威力。
林启容派出的援军没有达到目的,他又从九江派部队增援武昌。古隆贤率领一万人从葛店油坊岭后路向武昌杀来。他们派人进入城内,和守军约好,举火为号,对湘军军营发动夹击。
胡林翼得到谍报人员的通知,获悉了太平军的计划,派人在城外举火,城内的太平军果然出兵。湘军伏兵突起,将出城的太平军全部歼灭。
胡林翼趁着古隆贤所部立足未稳,派唐训方等人率部连夜逼攻,将太平军增援部队击败。
太平军不甘心丢失江西的地盘,对湘军发起了一系列反攻。
6月10日,太平军攻击田兴恕的万载军营,分兵包抄出营迎战的湘军。萧启江挥师出击,将各路太平军打败。
6月12日,两军再次作战。湘军两战两捷。
6月15日,太平军攻击彭玉麟的驻地吴城,被内湖水师击退。
6月17日,曾国藩从王国才手下挖来的云南猛将毕金科,率领一千人,在鄱阳县的油墩打败太平军。但是,他与统军将领关系紧张,而他手下兵力单薄,处处受到牵制,因此闷闷不乐。
6月20日,江西西部的太平军,与刚从湖北崇阳和通城开来的部队会师,企图袭击湖南的浏阳和醴陵,截断刘长佑和田兴恕的后路。刘长佑派兵阻击,将太平军死死挡住。太平军转而扑向萧启江的军营,萧启江率部鏖战,将太平军击退,还跟踪追击到八角亭,捣毁太平军的营垒。
6月21日,万载的太平军再次攻击田兴恕的军营。虎威营奋力抵抗,发起反攻,烧毁太平军的军营。
6月21日,阴历夏至,太平军派部队增援抚州,被李元度的部队击退。
江西的湘军尽管颇有进展,却只能在很有限的局部与太平军绞杀。湖北的湘军虽然对武汉形成了包围,却无法攻克省城。文宗对这种局面很不耐烦,下诏指责官文和胡林翼拖延战事,致使兵力疲惫。
胡林翼上奏,向皇上诉苦,陈述战争的残酷和艰难。他说,他领兵屯驻在武昌城下,已有五个多月,每天指挥血肉之躯,冒着炮火与滚石作战,水师和陆师伤亡三千多人,罗泽南死了,都司周得魁等人死了,共有一百多名军官伤亡。李续宾几次在马背上中炮堕地。士兵容易招募,但是将军难以求得。
鉴于伤亡惨重,从5月份以后,他就禁止部队攻坚,分兵前往咸宁和蒲圻,以夺取义宁,结果四战四捷。又调拨部分水师清扫下游,直达九江。他自己率领五千人扼守武昌南路,李续宾带领六千三百人扼守武昌东路,分兵清剿北路,还派了六营水师下驻沙口。水陆的太平军断绝了增援,处在穷途末路。下游九江和兴国的太平军陆师一万多人,分几路前来增援,企图夹击朝廷的军队。他立即选拔三千多人,到百里之外作战。
胡林翼说,他经常研究历史,读到李左车劝告韩信,千万不要驻兵城下,让兵势衰减。作战容易攻城难,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他这个做臣子的,根本就不是带兵打仗的料子。他虽才能有限,却怀有高远的志向,万一发生什么意外的变故和灾祸,他也不敢临阵退却,苟且偷生,自取羞辱。
对于胡林翼的奏本,文宗批复道:你把作战的艰辛说得那么详细,对战事有什么好处?你有报国之心,也应该多一些慎重。
从此以后,文宗知道胡林翼作为军队统帅,果然不同于庐州、扬州和金陵的那些将领,他的志向,不仅仅是整治湖北而已。而胡林翼也就感激奋发,以澄清天下为己任。
湖南的官府几乎竭尽所能增援湖北和江西,但是贵州又成为湖南的一个沉重的负担。苗民起义军于6月份在贵州发起了新的攻势,攻打铜仁以西七十里的江口,被驻防的湘军击败。湖南派驻铜仁的卫戍部队很多人受伤,不得不增派兵力。
贵州的起义军此次起事,是因为巡抚蒋霨远派同知王敬烈任铜仁知府,在办案时株连无辜,良民和胆小怕事的顺民都后悔当初没有造反,于是五洞团丁起来响应起义。
贵州的官员没人愿意到铜仁上任,蒋霨远便让知县彭澜兼理知府的职务,派知府杨书魁任贵东道。
杨书魁率领三百兵力赶来,在路上遭到抢劫,三百军士立刻溃散。起义军囚禁了杨书魁。彭澜闻信惊慌不已,打算逃走,也被起义军抓获。
清廷见贵州的官员们如此无能,深知只能依赖于湖南的兵力。镇筸总兵文安奉命率部在两省边界扎营,与铜仁的湘军卫戍部队互为声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