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左宗棠年谱(1858)
编纂/王纪卿 姜婕
1858年,咸丰八年,戊午,46岁
江西临江的太平军见援兵屡次挫败,打算向湘军投降。不久又改变主意,湘军便加大攻击力度。1月22日(咸丰七年十二月八日),太平军粮食告尽,突围出城。各路湘军合力追击,捕杀大批太平军,攻占临江府城。太平军余部奔向瑞州,在途中溃散。
2月(正月),刘长佑因病回乡。左宗棠令刘坤一代为统领刘长佑所部,与萧启江所部一起,从新淦攻取崇仁,以图抚州。张运兰与王开化的湘乡勇部队,则从永丰攻取乐安,以图建昌。这时,石达开已进入浙江,他的部队防守抚州,听说湘军大部队渡过赣水而来,乘虚从樟树镇向临江运动。田兴恕率轻骑将太平军击败。湘军主力挺进崇仁,张运兰和王开化所部进军乐安。太平军收兵入城。
湘军开始逼攻,于3月29日(二月十五日)攻克乐安,4月17日(三月四日)攻克宜黄,刘坤一与萧启江所部于4月19日(三月六日)攻克崇仁,进军抚州。太平军分三路阻击,被刘坤一部击败。湘军挺进上顿渡。建昌太平军见湘军逼攻抚州,悄悄派出部队,一支前往龙骨渡,袭击崇仁;另一支前往瓷圭圩,袭击宜黄。两支部队约定日期同时发起攻击,以阻挠湘军增援部队。刘坤一侦知太平军的企图,立刻出兵龙骨渡,将太平军击退。王开化所部同时在瓷圭渡击败太平军。抚州民团的团长汪波率领团勇协助湘军搜捕城市附近的太平军。
此时,左宗棠起草奏章,如实报告广州失陷情况,并策划反侵略的对策。
抚州太平军处境日益困难,计划弃城突围,跟随石达开进入浙江。可是,刚刚加入太平军的部队打算守城。太平军之间互相猜疑。萧启江趁此机会,加紧攻城。
5月(四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
6月3日(四月二十二日),王开化所部南攻南丰,然后进攻建昌。
6月(五月),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先后签订。
7月9日(五月二十九日),萧启江和刘坤一所部攻克抚州。建昌太平军接连被湘军击败,也弃城撤走。8月4日(六月二十五日),湘军攻克建昌。
这时,湖南增援江西的部队深入腹地,攻克四座名城。赣江东西两岸,只有吉安尚未攻取。
当月,李续宾所部攻克九江,乘胜进军长江以北。此前,左宗棠与胡林翼商议保卫浙江的谋略。胡林翼主张将增援江西的各路湘军调往浙江增援。此时,左宗棠向骆秉章提出:奏请朝廷起用曾国藩统帅援浙的湘军,同时商议由湖南和湖北每月提供四万两银子的军饷。又增派佘星元和陶藻所部一千七百人围攻吉安。再调田兴恕所部协助兆琛的部队增援贵州黎平。
增援广西的湘军攻克平乐之后,广西巡抚劳崇光奏请将湘军留下,攻打浔梧和庆远的会军。蒋益澧回湖南增募水师。湖南商议每月为他协助军饷二万两银子。于是他造船六十艘,从长沙开拔。
曾国藩于阴历七月从长沙启行,从九江进入江西,将张运兰、萧启江两部,以及新编练的吴国佐所部一营,调到他的麾下,要求三支部队按时在铅山河口镇集结。
不久,石达开率部从浙江挺进福建,左宗棠提出让曾国藩的部队打算改援福建。
9月(八月),曾国荃的部队攻陷吉安。援桂军入驻桂林,攻占柳州。会军奔赴古州。刘长佑到达抚州军营。太平军从福建返回江西,接连攻占泸溪、安仁、崇仁和宜黄。曾国藩进入建昌迎击太平军,派张运兰攻击安仁,夺回县城。刘长佑所部则在新城大破太平军,斩杀一万人。太平军退回福建。江西战事全部平定。刘长佑所部因患流行病,返回湖南。
10月(九月),骆秉章奏保左宗棠,说他运筹有功。诏赏加四品卿衔。
11月(十月),增援贵州的湘军解了黎平之围,进攻古州。这时,起义军又攻占了镇远,而思州与思南的苗军和教军蜂拥而起,分别进攻铜仁与湖南晃州。左宗棠增派张由庚、田宗蕃所部,分头赶赴思州、玉屏、清溪和邛水协助攻击。
当月,李续宾增援庐州,在三河镇阵亡,安徽与湖北的清军为之震动。胡林翼当时因母亲去世已回家乡,清廷起用他指挥黄州一路的军事。骆秉章见太平军从福建返回江西,便留下萧启江所部对付石达开,奏请曾国藩所部增援安徽,将曾国荃所部补充进去,将每月军饷增加到三万两。曾国藩令张运兰所部进军景德镇,进取安徽南部。
12月(十一月),石达开所部攻击江西的南安与崇义,当地会军响应。左宗棠派刘培元、彭定太和崔大光率一千五百人防守桂阳,令刘长佑在新宁集结旧部备战。
冬天,骆秉章参劾永州镇总兵樊燮。
左宗棠此年作《广东潮阳县知县贺君墓志铭》。
【文献】
▲《书牍·卷四·戊午与胡润之书》:前书属为保浙之计,未知所答。今夜思得一策,聊复陈之。石贼围衢,志不在衢。得杭与湖,衢将焉往?渠道富春、桐庐,顺流而下,实在意中,不但杭危,苏亦危矣。为今之计,宜令厚庵派得力营官两三人,率所部携数月粮,径赴镇江,入常州,泛太湖,直抵杭州,遏贼入苏之路,祸可少纾。并咨和帅派劲勇数营薄之,庶吴越之交有此一支得力水军,尚可有恃无恐。浔郡若复,迪庵自贼后蹑之,如抚、建速复,湘军亦当简派数营与之周旋,或者平吴之举,亦即在此。商之何如?
▲《胡文忠公集·戊午二月密陈浙江军情疏》:据江西布政司龙启瑞函称,粤贼石达开窜江西之铅山河口地方,贼数二万以外,声称欲窜浙江。又据函称,于二月初一二日尽数东窜。
注:胡林翼因此而与左宗棠预先商议保卫浙江的对策,后来设立太湖水师,也是从此时开始商议的。
▲《骆文忠公国史本传》:八年九月,奏保兵部郎中左宗棠连年筹办炮船,选将练勇,均能悉心谋画。
▲《骆文忠公奏稿·筹拨分军援浙折》:现在吉安一克,则江西全境肃清,援江各军自应撤回,以节靡费。臣维金陵贼势已孤,惟安徽残氛未殄,浙江凶焰倏张,不及早图维,不独江左克复需时,更恐残孽鸱长,或酿别患。皖豫地属中原,四通八达,一方有惊,数省震摇,兼江淮之间,古为盗贼渊薮,使薙猕不速,为害兹深。浙江为东南财赋之区,海运所自出,地与金陵相为表里,于现在局势尤为紧要。自石逆东窜南省,援军相去更远,防剿情形,无由深悉。然窃虑以声明文物之邦,当此犷悍百战之寇,势将不支也。浙江布政使李续宾忠勇善战,责其剿办鄂皖之贼,必能以次歼除是逆,贼陈玉成一股尚可无虞。惟石达开大股窜浙,现在援浙诸军零星杂凑,气势未完,此时江南大军合围金陵,势难兼谋顾浙。欲为援浙之计,似非于援江楚军挑选精锐不可。顾援江各军,现距本省一千余里,今调赴浙,则日去日远,转饷维难,且将领势本等夷,既难自为调遣,入浙以后,或浙省随宜调遣,更多牵制之虞。臣反复思维,援江各将领于前兵部侍郎臣曾国藩,非其同乡,即其旧部,若令其统带楚军赴援浙江,则将士一心,于大局必有所济。且江浙本属泽国,利用舟师。如曾国藩统陆军赴浙,或从常山更造战船,顺流而下,或函商杨载福分派师船,由长江入常州,泛太湖,抵湖杭,溯流而上,彼此声息易通,江南大军既免后顾之虞,援浙陆军亦得戈船之助,似尤操胜算。其军饷江西既暂不能筹,浙江是否能供应,亦难预揣。当此事机吃紧之时,自应预为筹画。谨拟由湖南每月筹解饷银二万两,再请旨敕下湖北抚臣胡林翼每月筹解饷银二万两,专供曾国藩一军之用。
▲《书牍·卷四·戊午答赵玉班书》:临城濒克之先数日,官军攻城,尚损精锐多人,此为可鉴。浔城之贼,每日发米二两,迪庵犹不急攻,可见仰攻之无是处。现在外援既绝,接济又断,槛兽釜鱼,无能为矣。然其不甘坐以待毙,必伺隙猛扑,自在意中。佘、陶专主截剿,亦恐永新勇不足恃耳。
▲《书牍·卷四·戊午答赵玉班书》:大雨连日,长濠不免倾圮,补葺自不可缓。我之不能攻城,与贼之不能扑濠,其势一也。严密之中,亦须稍节其劳,免贼亟肄疲我。若于无事时,由濠边横开地道,向贼来路安放地雷,遇贼扑濠,急发地雷轰之,乘其后队慌乱,越濠纵击,必可多杀。盍与沅浦商之?至寻常越濠打仗,难得便宜,且归路仄狭,收队亦颇不易,似不可以此为长策也。
▲《书牍·卷四·戊午答胡润之书》:涤帅十九日已启节前进,到湘阴时,俟意城上船即开。连日南风,舟行甚速,计已抵鄂矣。尊函仍寄回,面谈当悉也。次青实幕府长才,若引之入幕,而遣其勇,两益之道也。然闻其积欠多至数万,如何脱手?且大军从河口赴浙,广信后路亦宜准备。前与涤公商,即暂留坐镇,保护转运局,亦可有益。但恐次青见节帅东行,必欲索敝赋以从,则固无如之何耳。霞仙送涤至黄州,一晤希庵即回,涤公固诺之矣。周荇农虽素行不孚于人,然其才智亦足济事(吾乡翰林明白者,此君耳),涤请入幕司章奏,以幕友处之,实无不可。弟亦谓然,且促之行。翼长未派,大约以萧、张为妥。萧老于戎事,能持重;张沉静整暇,可共患难,皆其选矣。营务处以王人树、曾沅浦为宜。王宽柔,善拊循,亦知战事;曾能下人,顾大局。两君当此,则将士能一心共济无疑。普、刘两君须留之江西,一方回窜。此两公者,在湖南实车载斗量,在江西则缓急有恃矣。惟江西上座不知兵,于带勇之人毫不知察,但千方百计思与湖南争体面,亦可叹也。
▲《书牍·卷四·戊午答胡润之书》:夷务屈辱至极,恐将更有不堪者然。窃意华夷杂处,衅端之开必速。彼时以一支劲旅护天津,而后与之决死战,当可得志。但只求勋旧诸公勿参异论以惑视听,则吾事谐矣。黔事大坏(柳州贼首及叛弁均入古州大股矣,必窥楚边无疑),秋后必须大举援之。然此路难得好将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