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连载·102)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102
清廷派到安徽西北部镇压捻军的袁甲三,由于违规委派和调任宿州的知州,被清廷降罪罢官。提督武隆额奉命率部驻扎在安徽西北部的亳州,总管江苏、河南和安徽三省对于捻军的攻击和防守。
捻军在本年的活动更加频繁,张乐行和李兆受这两个名字,开始在社会上流传。对于清军而言,淮河流域的防御又成了一个紧迫的问题。张乐行在安徽的蒙州和亳州起兵,攻打河南归德,清廷委派英桂代武隆额统领部队。从此捻军分为五旗,往来驰骋于江苏徐州、安徽宿州、山东曹州与河南归州之间,清军的驻防军无法控制。
袁甲三以擅长打仗而著称,罢官之前,已被清廷擢升为副都御史。文宗将他罢免后,更加依靠河南巡抚英桂,屡次催促他向安徽进军。英桂以防守本省边界为托词,徘徊在本省边境,不敢进军,不顾文宗连下严旨,就是不肯跨入安徽境内。
何桂珍所部在3月份攻克了蕲水,接着攻克英山,斩杀起义军悍将田金爵。巡抚令他驻军英山。然而,何桂珍处境非常艰难。他领军八个月,转战湖北与安徽,支取的经费只有三百两银子,还不足以为部队提供一天的饮食。越来越多的民兵加入部队,加上李兆受的降军,这么多人要吃饭,却无处寻觅军粮。
起初,每人每天发一斤面粉,接着减少为四人一斤,后来每十人发一斤,然后又削减一半,接着再减一半。
何桂珍的部队不得温饱,捻军却越来越多,作战更加频繁。6月24日,这支饥饿的部队打了败仗。
李兆受对何桂珍的忠诚和勤勉非常感动,尽管挨饿,也不忍遽然背他而去。何桂珍曾请清廷给李兆受授予官职,巡抚从中作梗。李兆受可以不做官,但是断粮的日子长了,便抱怨何桂珍无法养活他们,心中忿忿不平。
这时候,马超江被捻军杀死了,李兆受很生气,怪官府不能把杀人者抓来斩首,为马超江报仇。他决定自己来办这件事,为马超江设了灵位,召集捻军旧部来凭吊。于是,安徽与河南的清军统帅们,都向清廷告状,说李兆受又背叛朝廷了,还在街市上张榜通缉。霍山县令悬赏一千两银子,来要李兆受的人头。
李兆受觉得自己的生命得不到保障,便匍伏在何桂珍面前,说他并没有反意。何桂珍加以抚慰,才稍稍安定下来。
恰好巡抚福兴写了一封密信给何桂珍,叮嘱要小心剪除叛贼,不要后发制于人,这封密信却落到了李兆受手里。
李兆受误以为何桂珍出卖他,便于12月11日佯装设置酒宴,招待朋友,暗地里设下埋伏,在英山的小南门杀死何桂珍,将尸体焚毁,骨灰扬弃。李兆受同时杀死何桂珍的四十七名随从。然后,他召集民众,袭击圩寨,兵力号称几万人。
何桂珍死年三十九岁。传说他被杀时,有一股白气如白练一般从屋顶上的瓦片之间溢出,一个时辰以后消失。
何桂珍的败亡,原因在于他只有将领的空名,既无粮饷,又无军资,也没有赏罚权。而他身边又陪伴着一个反复无常的降将。更糟糕的是,他因昔日身在翰林,弹劾权贵,为清廷高官所不满。他并没有引以为戒,初次谒见巡抚福兴时,就对军事问题侃侃而谈,似乎要做大帅的老师,又引起上司的反感。他的悲剧,是典型的官场倾轧所造成的。和他比起来,湘军中大多数领兵打仗的书生,应该说是十分幸运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