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左宗棠年谱(1837-1838)
编纂/王纪卿姜婕
1837年,道光十七年,丁酉,25岁
春天赴醴陵,主讲渌江书院。该书院有学生六十人,左宗棠按照朱子的《小学》订立八条学规,每人发给一本日记,每天上学后,锁上教室门,学生交阅日间所写所录。每月初一和十五,举行会讲,表扬批评,督促勉励。学生违反校规,则加以斥责除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学风大大改善。
两江总督陶澍是安化人,当时在江西阅兵,告假回家乡省墓。途经醴陵,左宗棠有幸在这里结识了陶澍,后来左陶两家结为亲家。
陶澍任两江总督期间,在江苏巡抚林则徐、布政使贺长龄及魏源、包世臣等人的协助下,在吏治、河工、漕运、盐政、荒政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成绩,并以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受到世人的赞誉。
醴陵知县得知陶澍要来,连忙安排馆舍,请左宗棠撰写楹联。左宗棠出于对陶澍政绩卓著的敬慕之情,挥笔写道:
春殿语从容,甘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陶澍看到这副楹联后,连连称奇,询问作者是谁。得知是左宗棠后,便叫知县引见。左宗棠与大名鼎鼎的陶澍会面,两人彻夜交谈,临别前定下忘年之交。
6月(五月),左宗棠家嫁给朱家的姐姐左寿清去世。左宗棠的另外两个姐姐,一个嫁给周氏,另一个嫁给张氏,出嫁年份都不详。但她们都在左寿清之前去世。
9月(八月),左宗棠三女左孝琳出生。
10月(九月),左宗棠四女左孝瑸出生。
冬天,左宗棠第三次北上参加会试。
【文献】
▲《文集·吴荷屋中丞衡岳开云图跋后》:自忆年少狂慵,不喜奔竟于谒。惟先生召主渌江书院时,曾一望颜色而已。
▲《书牍·卷一·丁酉上贺蔗农先生书》:宗棠初来,凡诸生进谒,各给日记一本,令其工课,随时注载。日入头门下钥,即查阅功课,如旷废不事,事及虚词掩,着两次将本课膏火除去,加与潜心功苦之人。念先儒云:“制外所以养中,养中始能制外。”因于《小学》撮取八则,订为学规,以诏学者。月朔望会订功课日记,为之引掖而督勉之。其有不率,则朴责而斥逐之。迩来俱知勉强学问,不谓苦也。
▲ 左孝同《先考事略》:安化陶文毅公总督两江时,以巡阅江西,乞假省墓,道出醴陵。县令倩府君为馆舍楹联云:“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文毅激赏之,询为府君作,因属县令延致,一见目为奇才,纵论古今,为留一宿。
▲《慎庵文钞·适朱氏先姊墓志铭》:姊卒于道光十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慎庵文钞·题璧芙蓉馆遗草诗序》:异时宗植两女弟皆能诗,皆不幸早卒。
▲《慎庵文钞·适朱氏先姊墓志铭》:先考见背后,适张氏妹殁,适周氏妹又殁。今姊殁又三年,于兹则皆没于朱氏姊之前也。
▲《文集·慈云阁诗钞序目》:孝琳,字湘娵,适湘潭黎氏,著《琼华阁诗草》近体五首。孝瑸,字少华,适湘潭周氏,著《淡如斋逸诗》近体十三首。
1838年,道光十八年,戊戌,26岁
左宗棠于正月从汉口北行,第三次赴京参加会试。文献《水窗春呓》记载了此事,但是这份文献未署作者姓名。根据文章内容推测,作者当为湘潭人欧阳兆熊。左宗棠三次参加会试,都在汉口过春节。
左宗棠途经正定栾城,听说知县桂某施行善正,记在心中,心仪羡慕。
进京后,到达京主铁门周振之家。
发榜后,再次落第。在京时,购买了许多农业书籍。他给妻子写信说:“榜发,又落孙山。从此款段出都,不复再踏软红,与群儿争道旁苦李矣!”
出京后,绕道金陵,谒见陶澍。陶澍留他住在官署内,把幕友和亲故找来,与左宗棠谈论。陶澍还为儿子陶桄向左宗棠长女左孝瑜求婚。两江总督对左宗棠这个会试落第而又满腹真才实学的举人非常器重。
左宗棠回家后,从此绝意科举。开始留意农业,勤勉钻研农业书籍,认为区种是个好办法,写作《广区田图说》,宣传区种的好处。
左宗棠继续从事舆图地学研究,按部抄录经史。7月(六月)抄录了《畿辅通志》,又抄录《西域图志》和各省通志,对于山川关隘和驿道远近,分门别类的做了记录,共有几十大册。如此,他的地理学与军事学知识日益增长。
鸿胪寺卿黄爵滋在这一年奏请严禁鸦片。
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内严禁鸦片,年底被任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文献】
▲《水窗春呓》:左恪靖小予五岁,其中乡榜却先予四科。戊戍计偕北上,遇于汉口,即结伴同行。自诵其《题洞庭君祠联》云:“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意态雄杰,即此可见。
▲《奏稿·卷七·故员政绩卓著请敕史馆立传折》:忆昔道光十七年,臣宗棠会试北上,道出栾城,偶游城市,见知县桂所张示谕,劝民耕种,并示以种植木棉、薯芋之宜,及备荒之策,甚为详备,比询之居民,皆言令之爱民出于至诚,其清洁自矢,为从前清官所不及。心窃异之,比至都下,为知好诵之。时今云贵总督前编修劳崇光、前御史黎吉云为言桂令超万故儒吏也,始知其名。
▲《书牍·卷六·癸亥与徐树人中丞书》:桂丹翁之亡,令人神伤不已。忆昔会试北行,道出栾城时,聆其政声洋溢,已心仪而敬慕之。
▲《文集·祭桂丹盟文》:我昔徂燕道,出真定,公宰栾城,舆言是听。
注:左宗棠既是在汉口过年,那么经过栾城时必定是在这一年。折子中所说的道光十七年,是指他离家赴京赶考的时间。同治二年,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桂超万以道员身份代理按察使,已是八十多岁高龄。他因为人刚廉,为左宗棠所敬重。左宗棠为他请求在史馆立传,所以提及当年的事情。
▲ 左宗棠家藏胡林翼给他的书信:书中以农人胜于鄂抚,此事颇难言。总之林翼知公在铁门之时,是公一生真知己,公知林翼否耶?只此一节,已胜于农人。
▲《书牍·卷二十二·己卯与郑小珊书》:别四十载,不得一见。回忆金台聚首,故交如樾乔、华甫、霖生、润之,与先生及不肖数人,跌宕风流未堪。
▲ 左孝同《先考事略》:戊戍会试,荐仍未中。出都至江南,谒陶文毅公于节署。
▲《文集·亡妻周夫人墓志铭》:比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进取。
▲《奏稿·卷五十·复陈移屯实边折》:微臣家世寒素,耕读相承,少小从事陇亩,于北农、南农诸书,性喜研求,躬验而有得。
▲《书牍·卷十九·丁丑与谭文卿中丞书》:弟自戊戍罢第归来,即拟长为农夫没世,于农书探讨颇勤。尝自负平生以农学为长,其于区种一事,实有阅历师行所至,辄教将士种树艺蔬,为残黎倡导,并课以山农、泽农诸务,故劫余之区,得稍有生意,兵民杂处,临去尚颇依依,亦当日为农之效也。
▲《书牍·卷二十五·丁丑与沈吉田书》:仆早岁甘于农圃,不乐仕进,所求易足无营,于外心亦安焉。
▲《畿辅通志》抄本卷首左宗棠自注:岁辰戊戍,天贶前一日开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