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妇女权宜看春秋战国

(2008-03-07 11:52:11)
标签:

历史小品(9)

文化

分类: 历史小品
从妇女权宜看春秋战国
   
   
    提到春秋战国,一些学者认为,那是一个值得讴歌的时代。那时,除了学术界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还有商业文明的萌芽,以及人性的解放。
    其实,春秋战国还有一个优点,值得女权主义者关注。这个时代把妇女从一种极为悲惨的制度中解救了出来。
    古代的文献告诉我们,自从私有制出现以后,妇女殉葬的制度,就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上。虽然陪葬者中也有男子,但妇女在殉葬者中占有极大的比例。
    这种令当代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在氏族社会末期和整个奴隶社会时期。
    《西京杂记》记载了一个故事,令人读来毛骨悚然。
    西汉时代的广川王有一群哥们,都是纨绔子弟中的泼皮无赖。他们的游戏之一就是游猎盗墓。
    他们掘盗的一座古墓,坚实无比。他们不得不挖开厚达一丈有余的石垩,然后再凿开一尺多深的云母层。
    不过,这不算希奇。古人只要有权有势,就可以把坟墓修造得豪华坚实,也可以采取许多为尸体防腐的措施。但是,他们感到惊异的是,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墓穴,竟然有一百多具尸体,纵横交错,互相枕藉。
    更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尸体或坐或卧,有的甚至站立。尸体的形状和肤色,以及着装,与活人无异。
    但是,令盗墓者最为惊诧的是尸体的性别。一百多具尸体,只有一名男性,其余都是女性!
    那一具男性尸体,是公元前771年去世的周幽王。而那些女性的尸体,全部是为这位周天子殉葬的嫔妃和侍妾!
    在商周时代,殉葬的女子,不仅有皇家的嫔妃,也有寻常人家的妻女,还有女性的奴隶。这种冷酷恶劣的习俗,使妇女无法掌握自己的性命,而她们的牺牲,仅仅是为了这样一种观念:死去的男性,可以得到她们的陪伴和侍奉。
    但是,进入春秋时期,活人殉葬,包括妇女陪葬,已被视为一种暴行。秦穆公驾崩,殉葬者一百七十七人,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诸侯各国逐渐摈弃了这种惨绝人寰的制度。
    《礼记·檀公下》里面有个故事,描述了这个人心向善的过程。一个名叫陈乾昔的男人濒临死亡,嘱咐兄弟和儿子,要给他打一口大棺材,让两名女仆给他陪葬,把他夹在中间。
    陈乾昔的遗嘱没有得到执行。他的儿子认为,殉葬不合礼法,同棺而寝,更是有悖人伦。
    这种保全妇女性命的例子,在齐国和晋国等诸侯国里也有发生。到了战国时代,秦献公更是下令废止活人殉葬的制度。
    为了妇女,我们应该为春秋战国的人道主义而欢呼。但是,这只是一段美好的插曲。当这个妇女生命权得到保障的时代过去之后,残暴的秦始皇和秦二世对古代的人殉制度变本加厉。秦始皇死后,不但后宫妇女全部殉葬,还活埋了修造陵墓的全部工匠。
    值得庆幸的是,从汉代到元代的一千五百多年间,在汉族人当中,再次废除了强制推行活人殉葬的制度,虽然观念上还鼓励妇女殉夫殉节,却没有剥夺她们选择生死的自由。
    然而,当明朝到来时,人道又出现了反复。如果声讨历史人物多少具有现实的意义,那么女权主义者应当把朱元璋列入黑名单。他是明代复辟活人殉葬的首恶。他本人的尸体进入陵墓,就有四十六名活生生的嫔妃和宫女永远陪伴。此后的几代明朝皇帝,都有同样的劣迹。直到明英宗为止,嫔妃殉葬才宣告终止。
    清代的皇帝,在活人殉葬这件事情上面,很好地约束了自己。满洲人没有把活人祭奠和活人殉葬带入关内。这与清朝历代皇帝的素质有关。
    不过,综观中国历史,活人殉葬其中特别是妇女殉葬,之所以能够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得到废止,春秋战国时代尊重生命的风气是一种先启。从保护妇女生命和社会地位的角度来看,那的确是一个辉煌的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