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三十八岁的李续宾接管罗泽南死后留下的部队,是一种合乎两者渊源的安排,因为李续宾是罗泽南的高足,
一位出身“酷贫”的老师,接收了一名出身贫寒的学生,是很容易产生好感的。罗泽南知道这位学生靠贩煤养活家人,并供胞弟读书,不由绝口赞扬他的孝顺和友爱。
但是李续宾在年轻时其实并不爱好读书,他的爱好是舞枪弄棒。他的生平中带有传奇色彩的部分,就包括他膂力过人,擅长骑射,能够拉开三石的强弓。罗泽南怜惜他的品德,把他和弟弟李续宜一起收为弟子,不仅免掉他们的学费,还拿出自己的部分收入,帮他供养家人。
1852年罗泽南在湘乡操办团练时,他这位很有武学天赋的学生,自然积极地协助恩师,罗泽南又对他赞口不绝,说他能以兵法约束子弟,训练的勇丁特别精锐。
罗泽南投入与太平军的作战时,李续宾自然跟随恩师开始了军旅生涯,并且跟着恩师一路升官。
1853年罗泽南率领湘军增援防守南昌的江忠源时,李续宾也随队前往,隶属于谢邦翰营。谢邦翰死了,曾国藩给他写了挽联:秋风埋战骨,无计招魂马伏波。而李续宾侥幸活了下来。
1854年夏天,他随同罗泽南在岳州高桥和城陵矶一带作战,因功升任知县。
从岳州打到武昌,李续宾常打先锋,有人统计,他沿途打了七仗,无不获胜。同一年10月12日攻打武昌时,李续宾部率先攻下花园的太平军军营,第二天又接连攻克鲇鱼套附近的六座太平军军营。李续宾因此而升任知州。
在随后的田家镇战役中,李续宾手刃三名怯阵的军士,稳住阵脚。湘军大捷于田家镇,罗泽南得了按察使的头衔,李续宾则成了安庆知府。
1855年,湘军被困江西,李续宾跟随罗泽南在江西打游击,连续攻占弋阳、广信、德兴和义宁等府县,因功升为记名道员。
现在,他接替恩师统领湖北的湘军陆师,可谓一脉相承。
有人说,李续宾在战略战术上的造诣,其实强过他的老师罗泽南。这很可能是一个事实,因为李续宾自小就爱钻研军事。
罗泽南去世前,李续宾曾建议分兵驻扎窑湾,断绝太平军的粮道,罗泽南欣然采纳。窑湾的营垒建成后,李续宾自己担任守卫,与洪山军营互为犄角。现在,恩师既亡,李续宾仍然率部驻扎在洪山,派出机动兵力巡防窑湾和塘角之间。
这时,三十岁的太平天国检点古隆贤率部攻击湘军后路。湘军将领们认为自己刚刚失去主帅,都主张坚守。义字营将领丁锐义说:“我军陈兵于武昌城下,已有六个月,求战不得。现在贼寇趁我们失去主帅,前来袭击,以为我军无力出击。我们现在出兵,可谓出其不意,一定能够将他们一举歼灭!”
胡林翼同意他的意见,令他与唐训方、蒋益澧和孙守信等人率部趁夜迎击,果然在豹子海大败古隆贤太平军。
这时武昌太平军的防御更加严密,而江西一天几次向胡林翼告急,请求发兵。但是胡林翼这边也很吃紧。江西义宁的太平军又进攻崇阳和通城,九江太平军与湖北兴国和大冶的会党一起,从纸坊推进到武昌以东五十里的葛店,打算袭击巡抚大营。
胡林翼这时已顾不上自己,考虑到江西急待增援,抽出四千一百人,由曾国藩的三弟曾国华任总指挥,向江西进发。这支部队包括刘腾鸿的一千人,最得力的战将是刘腾鸿和刘连捷。
刘腾鸿是湖南湘乡人,少年时也曾读书,但怀才不遇,便行走江湖做买卖。
刘腾鸿加入湘军是很偶然的。1853年的一天,他夜泊湘江之畔,遇到几十名逃兵抢劫,便将他们引诱到湘潭,向县令告发,将逃兵抓捕,从此有了名气。
1855年,巴陵民众起义,骆秉章命令刘腾鸿率领五百人前往毛田镇压。刘腾鸿抓获起义军首领,又在三林坳打败起义军,迫使起义军溃散。刘腾鸿便领兵驻扎岳州,直至到湖北跟随罗泽南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