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军(67)

(2007-09-06 12:39:19)
标签:

人文/历史

湘军

1855年

咸丰五年(67)

分类: 湘军
湘军(67)
1855年,咸丰五年
 

67

    1855年2月,江西和安徽的各路太平军,眼见曾国藩的湘军猛烈地攻打九江,而湘军的后方空虚,便筹划着派兵绕到湘军后面实行打击。他们派出多支部队,回到刚刚离开的湖北。

    当时,堵在湖北大门的清军部队,是杨霈率领的二万多名新旧兵勇。杨霈热衷于上疏,陈述自己的战功。他为人浮躁油滑,喜欢攀交权贵,办不了大事。一听见太平军杀来,拔腿就跑。

    太平军的一支部队,约有四五千人,杀到黄梅,西奔广济,扑向杨霈大营。当时正值除夕,杨霈命人摆设酒宴,招待亲朋,听说太平军杀来,乱作一团。部队还没交锋,就看到营中火起。部属李士林仓皇扶着总督大人突围,逃向蕲水。李士林是杨霈劝降的太平军,多亏了这个人,他才捡了一条性命。

    这时候,另一支太平军从小池口西进,抵达邬穴和龙坪,声称要进攻武汉。湖北顿时乱成一团。

    2月17日,大年初一,太平天国燕王秦日纲、检点陈玉成和丞相罗大纲在蕲州会师。

    2月21日,杨霈逃到汉口,太平军追踪而至。杨霈不敢回武昌,便以阻截太平军北进为借口,率领六千人奔向武昌西北面两百里外的德安,只留下一千五百名河南勇丁驻守武昌西边五十里处的蔡甸,另派三千名楚勇驻守武昌西北边一百里外的杨店。

    2月23日,太平军攻打汉口。他们听说清妖总督已经北行,便进占汉阳,沿江修筑壁垒,分兵进入襄河,攻打汉阳以西的汉川和天门,以及汉阳西南的沔阳,也就是现在叫做仙桃的城市。

    2月25日,一支太平军从蕲州向西北推进,占领黄州。另一支太平军从鄂赣边境的富池口西渡到兴国,扩军几千人。

    太平军刚起义时,所向无敌,每当占领省府以后,只是征集财物和粮食,却不征兵。行军途中征调人夫,却不留队,事情完了便将他们遣返,因此部队没有增加兵员。后来他们在战争中减员严重,便吸取失败的教训,吸收当地的起义民众,命令他们驻扎城镇,并收编一些强悍忠实的兵员。石达开和陈玉成率先采用这个办法,使太平军的兵力逐步强盛。

    这支太平军扩军之后,攻占湖北东南角上的通山、崇阳、通城和咸宁,还跨省袭击江西武宁的地界。

    至此,太平军已经攻占了武汉外围的城镇,随时有可能发起对武昌的攻击。

    在江西,湘军的处境日益困难。

    江西与湖北的战场,此时已经连成一片,湘军不能顾首不顾尾,如果湖北的清军好歹还能抵挡一阵,湘军攻下九江,或许还有一线希望。但在事实上,曾国藩已无法对杨霈作什么指望。

    湖广总督躲到了德安,湖北的防守,就由巡抚陶恩培主持。

    浙江人陶恩培写得一手好字,但论为官,却是一个庸才。他曾任湖南按察使。太平军第一次打进湖南时,他曾关闭衡州城门,拒绝总督程矞采入内。在湘军靖港大败之后,他曾请求朝廷解散曾国藩的湘军。现在,他认为城外的防御有总督负责,城内无须部署很多兵力。城中只有两千名城防军,征来的兵员,走到半路上,听说太平军杀来了,全部溃散。

    他上疏陈述守备情形,文宗命令他不得专保武昌,而不顾汉阳和汉口。文宗知道曾国藩的湘军正在围攻九江,闻报太平军控制了武昌外围,对九江的湘军构成了威胁,命令曾国藩派陆师回援湖北,以免腹背受敌。

    胡林翼当时率领的部队,是湘军中最弱的一支。但胡林翼知道文宗的旨意后,对曾国藩说:“我身为湖北按察使,守土有责,你就派我带兵去增援吧。”

    曾国藩同意他的请求,命他率领二千五百人增援武昌。另派王国才带领三千军士,石清吉带领一千军士,一起从陆路赴援。

    曾国藩把长江水师也派向武昌。2月18日,李孟群率领水师战船五十艘,溯江而上,援救武汉。

    2月20日,大风吹坏了四十多艘战船,船队无法作战,曾国藩便命令彭玉麟等人率领八十艘战船溯江而上,号称援救武昌,实际上是到新堤修船。

    援军开走之后,围攻九江的湘军部队,只剩下塔齐布的五千陆师。江西境内,另有罗泽南带领三千人攻打广信和饶州。

    石达开为了加强九江的防御,派遣贞天侯林启容到九江城内协助防守。林启容足智多谋,不愿消耗兵力,闭门不出。丞相罗大纲是个急性子,在长江北岸催促他出兵。

    2月22日,林启容禁不住罗大纲的一再催促,率领一千多名精锐,攻打湘军军营。罗大纲从小池口渡到江南,协助林启容作战。湘军将领毕钧科率部出营,奋力迎击,将太平军挤压到锁江楼。塔齐布命军士挖掘地道,与太平军作战,咬住太平军不放。太平军不敢恋战,抢着登船,渡江北去,许多人溺死在江水中。罗大纲则率部进入九江城内。

    曾国藩从湖南带出来的兵力本来不多,几经分解,分布在鄱阳湖、九江、广饶和湖北,各处都是兵单力薄,捉襟见肘,表明湘军进入了一个十分艰难的时期。

    这时候,曾国藩只能求助于江西的主人。他能不能从江西巡抚陈启迈那里得到慷慨的援助,将决定湘军今后的命运。

    陈启迈是湖南武陵人,与曾国藩同科入仕,有同年之谊,后来两人同在翰林院供职,私交本来不错。

    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是湖南的地方武装,一应粮饷,都要依赖地方官府。曾国藩想,他率领家乡的部队到江西攻打石达开的太平军,陈启迈这个老乡加同科,应该不会刁难他吧。但是,他没有想到,陈启迈拒绝了他的要求。

    3月4日,曾国藩到达南昌,与陈启迈会商,提出为水师添置船炮,要求江西另外建立三营水师。陈启迈拒绝了他的要求。曾国藩只好另外设法筹措资金。

    他觉得道员刘于浔身手矫健,头脑敏捷,便委任他为这三营水师的统领。湘军的江西水师,就从这里发端。

    曾国藩告诉困在内湖的湘军水师将士,他会与大家同甘共苦,一定要将他们救出困境。

    这时,太平军从都昌南下一百多里,攻打鄱阳湖东岸的饶州。另有一支太平军,从安徽的东流和江西建德南下一百多里,驻扎在景德镇,向南边的乐平运动。罗泽南率部从南昌绕到鄱阳湖以东,抵抗太平军的攻势。湘军的内湖水师则进驻鄱阳湖南端的康山。

    罗泽南部攻打广信时,在乌石山与太平军作战,周宽世从左路冲向敌阵,为各路部队的先锋。在广信攻克之后,周宽世被提拔为守备。

    此战以后,攻打饶州的太平军向东北方挺进两百多里,到达安徽祁门,又向东挺进六十里,在渔亭遇到浙江清军抵抗,将福建道员徐荣击毙。太平军继续前进五十里,攻占休宁,又向东进三十里,攻占徽州。

    这时,太平军由于有石达开和罗大纲控制九江与湖口,与安庆首尾呼应,从这里往东,安徽南部、江西北部和浙江的西北部,都有太平军频繁活动,一支支太平军往来于江西和浙江,以及安徽的东流、建德、徽州、歙县、宁国一线。

    太平军占领安徽的庐州已达两年,和春与福济的清军部队驻扎在三星冈。曾国藩的湘军被困江西,对安徽可望而不可及。两支军队分隔长江南北,无法沟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湘军(66)
后一篇:湘军(68)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