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军(51)

(2007-08-21 13:08:40)
标签:

人文/历史

湘军

1854年

咸丰四年(51)

分类: 湘军
湘军(51)
1854年,咸丰四年 
 

51

    湘军在靖港的惨败,在长沙的官场里,如同一石激起千重浪。那些在危急时措手无策的省城官员们,这时却积极行动起来了。

    事情来得突然,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处置。布政使徐有壬在家里踱着方步,思考对策,直到天明。

    清晨,他去见巡抚,请求解散曾国藩的湘军,还指责曾国藩言语十分傲慢。骆秉章摇摇头,对他说:“等等吧。”

    骆秉章否决了徐有壬的提议,同时下令城中不再设防。

    骆秉章要等待什么?当然是等待奏折呈上,御笔亲批。如果皇上有意追究曾国藩的罪责,湖南巡抚就无妨落井下石。如果天恩浩荡,不予穷责,他就不妨做个顺水人情,让曾国藩逃过此劫。

    骆秉章之所以要等待,也是因为湘军在靖港惨败的同时,还在湘潭打了一个大胜仗。功过是非的评判,实在是难以决断。而且,太平军确实在撤退,长沙确实是解围了,湘军确实保住了省城。

    4月30日,从湘潭之战中逃出来的太平军,已经撤到靖港。5月4日,太平军全部撤回岳州,然后又从岳州北撤。

    湘潭战役和靖港战役,湘军一胜一败,胜得辉煌,败得凄惨。曾国藩本人也必须给朝廷一个交代,论一论自己的功过。

    思来想去,他决定上奏弹劾自己。巡抚骆秉章和提督鲍起豹没有弹劾曾国藩,却上奏向文宗表功,曾国藩也在这份奏折上署了个名字。

    湘军的是非功过,大家把话语权全部上交给了文宗。大家的眼睛都盯着权力的巅峰。

    曾国藩于5月8日拜发奏折,便等待朝廷降罪。长沙有那么多官员等着看他的笑话,他自然不得安生,度日如年。皇帝一天不下旨,他的心就一天无法安定。

    二十多天里,曾国藩思想斗争极为激烈。他甚至又起了自裁的念头,拟了一封遗折,陈述内心的惭愧,还向皇上推荐了一批能人。他好歹还能活下去,全赖李元度对他悉心安慰,说些话哄他开心,和他一起骂那些企图暗害他的小人。左宗棠也每天过来陪他闲聊,他才挺过这个初夏,没干出轻生的傻事。

    6月3日,谕旨到来。立功人员全部受到嘉奖,对曾国藩的处罚是“即行革职”,“戴罪自效”。

    文宗的诏书,对曾国藩言辞温和。皇帝没有严厉指责这位团练大臣,倒是严辞斥责鲍起豹,说他作为湖南驻军的指挥官,却不曾听说他领兵作战,只见他在巡抚的奏报上署了个名,下令即日解除他的官职。文宗任命塔齐布以副将职衔代理湖南提督,遂了曾国藩的心愿。

    这道谕旨赏功罚过,是非分明。湘潭战役获胜,指挥作战的塔齐布升官了,代理湖南提督,这是赏功。曾国藩轻出浪战,损兵折将,革职而不剥夺军事指挥权,这是罚过。地方军务负责人鲍起豹在这次省城保卫战中没有派兵出战,也不参与指挥,尸位素餐,立即革职,与指挥作战失利的曾国藩革职而不剥夺指挥权相比,明显分清了罪过的轻重。

    文宗并不知道此前长沙城中发生的提督和钦差之间的龃龉风波,仅仅根据提督会衔上奏而未参战的蛛丝马迹,就作出临阵换将的决策,无疑替曾国藩出了一口气。

    在长沙城内的官吏看来,这次人事任免出乎意料,肯定是曾国藩在北京“活动”的结果,所以大为惭愧沮丧。他们想,曾大人在朝中有这么硬的后台,自己是惹不起的,以后还是要跟他和睦相处。

    曾国藩经过靖港之战,虽被罢官,但仍握有对湘军的绝对领导权。文宗还替他撵走了官场上的对手。谁说靖港之战失败了?最大的赢家非他莫属。

    徐有壬等人此前还在准备罗列曾国藩的败绩来弹劾湘军,这时见皇帝对曾国藩如此宽厚,赶紧见风使舵,立刻参见曾大人,向他表示祝贺,并且叩头谢罪。

    曾国藩有心戏弄一下这些政敌。他说,皇帝有诏,命令他选择司道大员,随营主持军饷供应。徐有壬等人听了,惴惴不安地望着曾国藩,担心被这位大人选中。曾国藩笑了笑,宽慰了他们。

    事后,曾国藩对亲近的人说:“这些人胆小如鼠,选在军营里,只会坏我的大事。他们就是主动请求和我同行,我也会坚决地拒绝,何况他们还不乐意?”

    于是,曾国藩致力于修造战船,选拔人才,和谋士们一起合谋渡过洞庭湖。

    二十九岁的陈士杰由于力主全军攻打湘潭有功,由丁忧前的七品京官,提升为六品主事京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湘军(50)
后一篇:湘军(5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