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25)
1853年,咸丰三年
25
太平军攻占武昌以后不久,他们今后的大对头湘乡人曾国藩登上了咸同时代的军事舞台。不过,这件事情是曾国藩本人也始料未及的。
1月21日,咸丰皇帝给曾国藩寄来一道上谕,由张亮基转达。文宗说,前任丁忧侍郎曾国藩,隶属于湘乡,听说他现在原籍。他应该熟悉湖南地方的人情,着令湖南巡抚传旨,令曾国藩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等事务,他必须尽力而为,不负重任。
一道谕旨,使曾国藩成为文宗即位后任命的第二位团练大臣。第一位团练大臣是前任刑部尚书陈孚恩,接到任命的时间是1852年9月。曾国藩得到任命之后的三个月里,朝廷一口气任命了四十九名团练大臣。但是,这些人当中真正把团练办成了气候的,却只有曾国藩一个人。
曾国藩接到谕旨后,仍然觉得自己不适合带兵打仗。他立即拟写奏疏,恳请文宗允许他为母亲守丧到规定期限。他打算呈报巡抚张亮基,请他代为上奏,历陈不能出山的苦衷。但是,这封奏疏写好了,却没有立即发出去。曾国藩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1月23日,曾国藩再次收到张亮基的来信,说太平军已在1月12日攻占了武昌。曾国藩大为震惊。他认为湖北省城的失守,事关重大,恐怕长沙也会人心惶惶,觉得自己理应遵照文宗的嘱托,出来办理军务,保护桑梓。
同一天,郭嵩焘赶到湘乡吊唁曾国藩的母亲。深夜时分,曾国藩见到了这位年轻时义结金兰的挚友,和他秉烛恳谈。话题由缅怀死者转到国事上,曾国藩说自己打算守制,无意于出山主持团练。
郭嵩焘劝道:“你素来有澄清时局的抱负,现在皇上给你机会了,你不乘机为朝廷效力,怎么对得起天恩?何况戴孝从戎,也是古来的惯例啊。”
郭嵩焘知道曾国藩雄心勃勃,想要整顿中国的政治秩序。他对曾国藩说,现在适逢乱世,英雄辈出,为什么不趁此机会大展宏图呢?他这番诚挚的劝告,令曾国藩颇为感动。但曾国藩仍然没有应允,坚持说他已经打定主意要为母亲尽孝。
郭嵩焘也很执著。他绕了个弯子,找到曾国藩的父亲,大谈他儿子出山保卫家乡的必要性。老先生深以为然,把儿子找来教训一通。父命难违,曾国藩答应遵照皇帝的旨意办事。
不过,曾国藩嘴里答应了,还是拖延着没有启程。郭嵩焘积极奔走,胜过为自己的前程操心。他又领着弟弟郭鹭焘,一起前往曾家劝说催促。曾国藩沉吟半晌,说:“若要我应诏兴办团练,你兄弟二人必须入幕参赞。”郭嵩焘只好答应了这个条件。
1月29日,曾国藩和郭嵩焘一起到达长沙,筹练湘军的工作自此开始。途中,他们遇到了朱孙贻、罗泽南、王錱和三十七岁的桐城派古文家刘蓉等人,便和奉巡抚调令前往长沙的一千零八名湘勇,一起进入省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