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军(18)

(2007-07-18 06:13:45)
标签:

历史/人文

湘军

1852年

咸丰二年(18)

分类: 湘军
湘军(18)
1852年,咸丰二年
 

18

    左宗棠在长沙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攀绳登上城墙,进入城内,张亮基大喜过望,将省城的防务全部托付给他。左宗棠则昼夜调拨军粮,处理文书,部署防守兵力。他的各种建议,巡抚无不采纳,下令付诸实施。在军饷告缺时,左宗棠建议,向城内的殷实人家借银供给军饷,张亮基立刻采纳,黄冕则积极活动,借到了四万两银子,解决了燃眉之急。

    左宗棠为清军防守长沙贡献了智力,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

    这个起点,其实是左宗棠期盼已久的。

    1852年以前,科场失意的左宗棠,不能踏着科班正途进入社会上层,进而实现他的志向。他三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已经对科场绝望,打算一生务农。

    但是,命运没有辜负他的苦读。由于他早已得到一些务实派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重,在朝廷急需人才对付太平军起义的时候,他注定会有一番作为。

    左宗棠在二十三岁那年,就在自己结婚新房的对联上,写下了自己的抱负: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所读的书大大超出了儒学经典的范围,包括被当时的正统学派视为旁门左道的科学著作和知识读本。

    左宗棠恃才傲物,自视甚高,不少人认为他过于狂妄,唯独友人胡林翼极力称赞,说他横览九州,才智超群,必成大器。

    胡林翼没有看错人,左宗棠的确有两样值得他本人骄傲的资本:满腹经世致用的学问,和刚正清高的品格。

    因此,他虽然一身布衣,却能得到一些大人物的赏识。

    1830年,年仅十八岁的左宗棠到长沙拜访著名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熙龄,就得到了国士的待遇。

    1837年春天,位高望重的两江总督陶澍回乡省亲,途经醴陵。走进县里的公馆,迎面看到一幅山水画,上面有两句小诗:一县好山为公立,两度绿水俟君清。

    已过花甲之年的陶澍暗暗吃惊:小小醴陵,居然有老夫的知己!他说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是老夫一腔正气的见证。陶澍这一激动,自然要见见诗文的作者。

    二十五岁的左宗棠走到了陶澍眼前。年迈的总督与这个素昧平生的年轻人彻夜长谈,共议时政。左宗棠要拜总督为师,毕生仿效。陶公爱才,欣然应允。

    第二年,左宗棠前往金陵,谒见陶澍。于是,这个落魄的穷举人,有幸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四品幕僚。左宗棠在这里开始接触军国大事,懂得了洋人船坚炮利,世界天地广阔。

    陶澍去世后,左宗棠受贺熙龄的重托,从1840年到1847年,在安化陶澍家中任塾师。八年教书生涯,左宗棠博观纵览,从陶澍的往来书信中,知道了林则徐其人。他注意观察社会,重视时务,努力寻找挽救大清国衰败的途径。鸦片战争期间,他感愤时事,多次上书贺熙龄,议论战守机宜,力主抗战。

    1849年,赫赫有名的禁烟大臣林则徐经过长沙时,托人把左宗棠从湘阴叫到船上,举行了著名的“湘江夜话”。左宗棠在夜间匆匆赶来,一脚踏上船板,扑通一声跌进江水。等到他爬上船以后,林则徐笑道:“这就是你的见面礼?”

    二人神交已久,初次对面,如见故人。他们在江上饮酒畅谈,无所不论,直到天明。左宗棠精通舆地和兵法,林则徐早有所闻,谈论中特别提到西北问题。

    林则徐将在发配新疆期间搜集的材料和他制定的战守计划,以及沙俄在中国边疆的政治军事动态,全部交给左宗棠。临行前,林则徐写了一副对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他又注视着左宗棠的眼睛说:“东南洋夷,或许有别人能够抵御,而日后西定新疆,非君莫属!”

    林则徐回到福建后,身染重病,知道来日不多,命次子徐聪彝代写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称他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

    从此,左宗棠这个名字,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1852年,当和左宗棠一样科场不得志的穷书生洪秀全指挥的军队攻打长沙时,左宗棠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和江忠源一样,左宗棠也是做好了准备的人才,当机遇到来时,他立刻就可以做出显著的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湘军(17)
后一篇:湘军(19)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