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军(1)

(2007-06-29 01:52:59)
标签:

历史/人文

湘军

1851年

咸丰元年(1)

分类: 湘军
湘军1)

1851年,咸丰元年

 

1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这个事件引发了延续十三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内战和混乱。

    湘军的历史,起始于金田起义的同一年。从此以后,湘军的历史就和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密不可分、

    从纯粹客观的历史因果关系来看,太平天国运动是因,湘军的兴起是果。

    湘军在兴起之后,就和太平军成为尖锐对立的互动因素,推动着咸丰和同治时期一段历史的发展。

    洪秀全率领起义队伍与清军作战的前几个月份里,湘军这个时代的产物,还处在一片混沌之中。日后将要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湘军人物,这时各自处在狭窄的环境里,静静地谛听着命运的脚步声,费力地揣测着:人生的转机,将会在何时发生?

    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许许多多怀有经世之才的湖南人,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他们的前程,将要由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来决定。

    这一年上半年,即将投入镇压太平军作战的新宁人江忠源,正在家乡为父亲丁忧。这个三十九岁的七品芝麻官,正在密切地关注着广东人洪秀全在他家乡南边不远处点燃的战火。

    这一年,刚到不惑之年的湘乡人曾国藩得知,刚刚即位的文宗,为他统治的国土上危机四伏而忧虑,下诏让群臣评议朝政得失。这位二品礼部右侍郎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在《应诏陈言疏》中议论朝政,指出人才、财用和兵力三大方面存在严重弊端。他提出了革除弊端的办法,强调人才决定一切。他心里感叹清廷官场腐败,庸才充塞。他认定自己的家乡湖南,有许多经世之才,长期被朝廷忽略。显然,他希望朝廷能够起用一批能臣干将,扭转危亡的局面。对他的奏疏,文宗批道:“剀切明辨,切中事情。”

    这一年,未来将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第一位外交家郭嵩焘,还只是一名三十三岁的进士,在家里为已经相继去世的父母居丧。他当时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将极力劝说老乡左宗棠和湘乡的曾国藩出山组建湘军,他自己则将斡旋于江忠源、曾国藩和左宗棠这三位湘军大帅之间。

    这一年,与江忠源同岁的益阳人胡林翼,补授黎平知县。他在辖地举办保甲团练,收效颇丰。黎平的一千五百多个村寨,修建了四百多座碉楼。团丁们严格控制着要隘。胡林翼又下令储备谷物,以供城防,摆出一副临战的架势。

    这一年,号为“湘上农人”、自比当今诸葛亮的湘阴人左宗棠,也是三十九岁,身无一官半职,只是一个举人,空怀一腔热血抱负,还在等待着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一年,四十四岁的湘乡人罗泽南讲学乡里,跟随他游学的弟子有一大帮。罗泽南值得庆幸的事情,就是由附生被推举为孝廉方正。当时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身为理学先生,日后还要带兵打仗,并且饮弹而亡。

    这一年,将以湘军水师大帅扬名天下的彭玉麟,在跟随官兵镇压李沅发起义之后,刚刚回到家乡衡州,然后受聘于富商杨子春,到耒阳为他经理典号。三十五岁的彭玉麟志在经商,无意从军,但后来事态急转,他自己的生涯,也由不得他自己作主了。

    上面这些青史留名的湘军人物,除了江忠源以外,在1851年这个以太平军起义为标志的特殊年份里,在军事上都无所作为。他们散居各处,密切关注受到军事威胁的满清王朝,将如何阻止毁灭性战火的蔓延。

    他们身处一个英才辈出的年代。太平军的阵营里,正在涌现大批杰出的军政人才,使腐朽的清廷,感到了咄咄逼人的锐利锋芒。他们自己能不能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是他们热衷于思考的问题。由于这样的思考,他们将逐步地崭露头角,形成另一个阵营,来与造反的太平军争锋对抗。这个阵营,就是本书记述的湘军。

    说到底,太平天国运动与湘军阵营的对阵,就是两拨人才的对抗。湘军中的著名人物,无一不是在这种对抗中崛起。因此,这些人物在清末历史舞台上的表演,谱写了湘军全部的历史。

相关阅读:
湘军(2|3|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湘军(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