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公园赏诗
(2008-12-11 23:15:09)
标签:
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诗歌旅游 |
分类: 散文 |
浣花溪坐落于市中心,介于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600多亩,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公园由万树园、梅园、白鹭园三个部分组成。
公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据园区的管理员说,该公园绿化面积达21万平方米。园内以松柏、桂花树、银杏树、樟树为主,庄严中带有清香淡雅,与公园的主题十分契合。同时,公园到处都摆放着盆花,花的种类随季节的变化而更换,花团锦簇,芳香四溢。
公元759年,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在这里搭建茅屋,写下了几百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包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1200多年后的今天,诗歌文化在这里被传播开来,引得无数人前来参观和朝拜。
浣花溪的诗文化中心由诗歌大道、历代诗人群雕、诗歌典故园、诗歌意境、游客诗墙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诗歌大道”是最重要的部分,全长388米,从公园南大门开始,一直延伸到“少陵草堂”古照壁广场。公园的设计师们从我国三千年诗歌长河中,撷取了几百多首经典的诗歌和两百多位著名诗人的名字以及生卒年代等信息,镌刻在花岗岩大道上。
漫步于诗歌大道,像似徜徉在诗词的殿堂里,几千年的诗文化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来。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开始,到曹植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先秦一直到现代,近千首名篇佳句,一一铺展开来。对于游客而言,既是一次诗文的温习,也是一次思想的洗礼。特别是里面有很多励志的诗句,对人生是一种很大的鞭策和激励。
“诗歌大道”仅是诗歌文化中心的入口,是一个陈列窗,在诗歌大道的两侧,雕着白居易、韩愈、陈子昂、陆游、文天祥、辛弃疾、李清照、王安石、龚自珍等25位历代诗人的雕像,掩映在松竹之间,为公园添了不少色。而在“诗歌大道”的右则,即沧浪湖南面,还有一条200米长的新诗小径,把人们引入现代诗歌的殿堂。
走在新诗小径上,能看到近现代诗人徐志摩、闻一多、卞之琳、舒婷、海子、余光中等诗人的代表作。而为了照顾游客的喜好,规划者将诗歌分为生命诗篇、爱情诗篇、故乡诗篇等。
在诗歌文化广场中心,高高耸立着屈原、杜甫、李白三位诗人栩栩如生的雕像,他们一个是““诗魂”,一个是“诗圣”,一个是“诗仙”,代表着中国诗歌史上三座不可逾越的丰碑。其中,屈原的雕塑高22米,其天问的雕塑神态,引发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而李白和杜甫的雕像,与他们的性格十分契合,一个形态浪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个忧国忧民,“穷时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们代表着我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巅峰。而在草堂照壁正对的大道两侧绿地中,还矗立着“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及“三曹”(曹操、曹植、曹丕)的青铜像。
公园的构造可谓匠心独运,充分考虑到了每位游客,激发人们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生活。公园里的“游人诗墙”就是专门为游人设计的,两边的墙上写着“静由心生”和“坐观云起”,游人可以以水作墨,以石板作纸,随意书写诗歌,抒发诗情。
清风徐来,鸟语花香,漫步来浣花溪公园,诗情画意也在心头荡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