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抱歉,最近不要和我谈哲学【 文/ 阿黛 】

(2011-05-17 10:10:18)
标签:

阿黛

原创

杂谈

分类: 阿黛随笔
   http://s6/middle/6c2932a6na368ce85c3a7&690文/ 阿黛 】"  TITLE="抱歉,最近不要和我谈哲学【 文/ 阿黛 】" />
抱歉,最近不要和我谈哲学
                  文/阿黛         
   昨晚,上完瑜伽课回家,行走在路上很是安静。这安静让人思考,不由得想起之前与群友在群里的一个聊天。群友介绍了几本孩子们需要看的西方哲学类书,大量地复制着这所谓哲学书中的片段,眼睛不得不看被绑架,不得不被“哲学”。说实在的最近对于这类书真的很厌烦,不知是自己太浮躁,还是骨子里对这类书敬而远之的一种态度。
  个人感觉现代的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在拼命追逐着所谓的哲学,谈到它,但凡有点学问的人都不会承认自己不懂哲学,不甘于去落个类似于浅薄、没内涵的名声,都会热诚地对哲学加上一番高谈阔论,似乎对苏格拉底、黑格尔、弗洛伊德非津津乐道者就不是真正懂得哲学。
  其实在我看来,叫孩子学习哲学去看这类西方哲学的书,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领悟、去体会、去思考的,否则只能是邯郸学步,匆匆一读,得不到其中的精髓。读任何一本哲学的书至少要花四遍的时间。第一遍基本是云里雾里了解个中书的大概,第二遍是认识里面的一些人物记住中间的一些片段,第三遍是记住并明白一些里面所阐述或隐喻的观点,最后一遍才是真正地去理解,通过自己的大脑去从中拓展开来思考这中间所受到的启发。哪怕是前几年风靡中国最初级的哲学启蒙书《苏菲的世界》,虽然它只是一本高中生的读物,从一个14岁孩子收到的一封信引出的一部玄疑小说,含带着哲学的一些深奥的问题,但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只是走马看花的看一遍,那么只不过是起到了点显示孩子的高深或与众不同的效果,毫无任何实质的意义。
  就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乐中一切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谐和性,却没有通过它们的头脑.”看哲学的书前,最好先问问自己你没有充分的时间与那份心境去看去消化,若回答不是那么有底气最好就不要去看,免得本想让自己看起来有学问的初衷一不小心会沦为了黑格尔所说的“动物”。
  对于我而言,我不想成为黑格尔这里所提的“动物”,所以坦诚的说,我并不懂哲学,也不喜欢看这些哲学书。但是我想说这不代表我没有在学习哲学,我的生活里却处处是哲学,真正的哲学是一种生活,由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我所拥有的生活就是哲学,我自问自己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看那么所谓充满玄奥的书,研究这“现实与虚无”的关系。一如整日沉迷于这类哲学书中,开口即是“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的?”这些探求本源的话语。
  在生活里,我喜欢观察生活,其实这对于我来说,就是我学习哲学的一种方式,任何人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哲学,只不过有没有这敏锐的目光。好多生活中的小事,你不去思考时,它变成真正小事消失了.当你回首再去看它时,却发现许多你忽视的东西。善于发现者他会利用这小事很好地悟到生活的真谛。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悟性,只不过是每个人能否很好的发掘与保持它。人类天性之中就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最好的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所以说人生下来就是个天生的哲学家。没必要一定去通过那些所谓深奥的理论才成为真正的哲学家,哲学与你我如影随形。
  一直的,我就是说生活中我是个感性的人,我更多的是愿意相信自己的感受,把精力放在于对这个世界给自己的感受。远比把自己带到整日里思考有意义没有意义的思想里去更现实。因为我们必须生活,而生活是非常实际而艰难的,来不得半点虚无缥缈,生活本身就不易何必再去胡思乱想的把简单的问题变的复杂。
  所以我不喜欢去问去追究这世界太多虚无缥缈的东西和理论,虽如群友所说: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把握好了,会有帮助的的。但是我想说以目前的我来说我把握不好,所以,sorry,我没兴趣去看这些所谓的哲学书,我也没有兴趣介绍它给我的孩子们去看。如果有家长实在还是想让孩子们去看,那么不妨先让他们看一遍根据这类书拍成的电影,让孩子们脑中有个直观的影像,再去看书中那些隐射去研究,先让孩子们感兴趣是前提,不感到枯燥,有了兴趣才有去探索的动力。
  总觉得这世上研究哲学的人需要具备一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清”的境界,我呢,自问还没到达这一境界,所以还是看不清为好吧。生活本来就很累了,我就暂且不再给自己精神上找累受了。
  何况如若真正说到学习哲学,我更喜欢去学习自己中国的哲学,其实西方哲学中的一些思想在中国历代的一些哲学书中都出了,看中哲更好理解,至少不会被翻译曲解。诸如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等,都是很好的一本国人哲学,虽然它们也比较晦涩难懂,看它们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理解,但它们其中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其中渗透的人生哲学经验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更实用,虽说它们也带着那么一丝飘渺。我更愿意让自己处于佛家的宁静、道家的自然和儒家的谐和状态中,不去思考西方哲学里那些极端的哲学问题。
  这个社会,生活本身就是哲学。用心感悟,这个社会,每个人就是一本书,各不相同,不一样的版本,不一样的情节。所以,很肤浅地说:我没时间去研究这所谓的哲学,研究这宇宙的奥妙,这活着的意义,我的孩子们也是。就先教会他们怎样把生活周边的事物处好,培养观察生活细节的敏锐度,把这生活周边人的这一本本书看懂吧,这才是灌输他们学习哲学最现实的方式,至于“存在与虚无”这一类真理的探究就留待以后吧。我更研究存在的真实与现实,真真假假,庄周梦蝶,梦欤?实欤?蝶欤?我欤?现实与虚幻终究不要把自己搞得太迷茫,倒头来反而迷失了自己,生活就是生活,我们就这么生活着。
  抱歉,最近我不想谈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不要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http://s12/middle/6c2932a6na36875d4b72b&690文/ 阿黛 】" TITLE="抱歉,最近不要和我谈哲学【 文/ 阿黛 】" />
——阿黛一人之见,欢迎探讨,谢绝转载——

 

 

电影《苏菲的世界》主题曲: Sophie's song 钢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