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大卫"休谟
【智海踏浪】
休谟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他代表了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的更高水平。“理性是激情的奴隶”,这是休谟在《情感心理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有些艰涩。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理性”和“情感”开始。所谓“理性”无外乎就是指:对观念之间进行演绎推论、因果推论的过程,及最终形成的某种信念;而情感主要是指欲望、悲伤、喜悦、希望、恐惧、绝望、安全(即没有理性参与的直接情感)等等。休谟指出:“理性是,而且应该是,情感的奴隶。除了服务和服从情感,它决不能妄称还有其他作用。”这是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发现一些本源的情感,它们的产生方式与直接情感相同,信念通过它们而发挥作用。理性的产物即信念,是工具或用具,它不能单独作为行为的动机,它只能帮助情感来实现目的;另外在行为取向的问题上,理性决也不可能反对情感。
这无疑是在说,我们行为的选择来源于我们近乎本能的情感。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奥修所说的“性”是爱的源泉了。这样我们也可以弄清了,为什么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爱”的故事总是以不明不白的因素而告终的原因了。这不明不白的因素的根源就是情感,这“爱”的终结,就是情感上“趋乐避苦”的结果
【知心小语】
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布利丹的驴子”。故事说一位名叫布利丹的哲学家养了一头驴,这头驴和别的驴不同,它喜欢思考,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比如说,有一次,主人在它面前放了两堆体积、色泽都一样的干草,给他做午餐。这下可把它给难住了,因为这两堆干草没有任何差别,它没法选择先吃哪一堆,后吃哪一堆,最后,这头驴子面对两堆草料,饿死了,当然,它也因此而名垂哲学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有一个“杨朱泣途”的故事。“墨子悲丝染,杨朱泣歧路”,后句所指的便是杨朱的一个传说。杨朱某次外出,遇上一条岔路,或许是一时不能决定走哪条路,或许是联想起人生的歧路,竟哭了起来。
布利丹的驴子之所以饿死,就因为它太理性了,总是想在比较出两堆草的优劣以后再采取行动,以至于活活地饿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么理性的近乎愚蠢的驴,更没有这样的人。正如休谟所说,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意志、情感等道德范畴内的东西左右,而不是理性。在人的行为方面,理性确实是疲软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