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一则:大葫芦有啥用?

(2009-02-21 17:06:40)
标签:

庄子

葫芦

水乡生活

文化

分类: 钞书者说

《庄子·逍遥游》: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而成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佰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佰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闲中翻阅蓝翎《龙卷风》,无意中发现了一条与庄子此说相发明的材料。蓝氏以“两个小人物”之一骤然得名后,曾以《人民日报》记者身份,前往鲁南水乡微山湖,深入生活。目之所及,信笔记下水乡生活风光。其中有云:

 

船上,有的晾晒着渔网,有的晾晒着花花绿绿的衣被,有的在加工湖产品,安静而繁忙。小孩子腰里系着亮闪闪的大葫芦走来爬去。四外水天茫茫,蒲苇荡荡,菱荷飘香,和农村风光大不同。

 

这段文字,无意中解开了庄子以大瓠为樽浮游于江湖之浪漫想象的生活背景,为我们从南方水乡生活经验的角度来阅读《庄子》,理解庄子思想,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线索。惠施拘于农耕生活经验,自然以为瓠,即葫芦的唯一用处是剖之为瓢,作为盛水之用。蓝翎所写的那种小孩系在腰间,防止落水被溺的用途,在农耕文明的日常经验中,确实难以想象。由是观之,只能说惠施不熟悉水乡生活经验,不能简单地断言“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施曾多次作为被挪揄和批评的对象,出现在庄子笔下,形象甚为固陋。但平心而论,能够作为庄子的对手而存在,惠施也不简单。庄子以大葫芦为器材,浮于江湖的说法,确实很浪漫,但却不现实。大风大浪中,翻船的危险不说,以葫芦的物理性质,显然难以承受浮游之中必然会遇到的碰撞。

也许不熟悉水乡生活经验的惠施,真被庄子忽悠了,没敢反驳?也许惠施反驳了,但《庄子》未记?也许,这些假设根本就不存在?庄子是在讲道理,又不是写生活教科书,没有谁会天真到搞个大葫芦,绑在身上就往海里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