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感觉网络平台上的易学网红们,都特别的浮躁上火。最近,突然又冒出一堆子讲解《增删卜易》的网红UP主,动辄十几、几十万粉丝那种,有自称深度拆解的、有号称最细、最全的。出于自己既往对该古籍的由衷热爱,自然也本着取长补短的态度去观摩。结果有些失望,UP主们对该书绝大部分的解读,仍旧仅仅注重于纸面理论去解说,对实例基本上都匆匆带过,并没有深入到每一个案中去理论剖析。而我则一贯认为,《增删卜易》之中的最大学术精髓,在于书中400多个实例展示及其断语,可以说书中暗藏着两代作者(野鹤老人和李文辉)的独特易学思维,从他们个案分析断语中,提取总结出来的六爻理论套路,与该书中延续古代六爻的那套立论,其实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卦理学说!因此理所当然在研究过程中,必然大量碰到书中的说明实例,反而与书中立论明显冲突的打脸情况,我感兴趣观摩的,其实就是想认真看看UP主们,怎么去解释这种立论与实例的冲突现象,以及怎样去剖析其内在的理论逻辑。我个人认为,除非深入到每一个案断语本身,去揣摩总结作者在实断中的卦理思路,非要从书中所写的立论中去生搬硬套,是无从合理解释的。果不其然,UP主们解说中碰到了这些自相矛盾之处,或以场景、象法理由去说辞,或以尽信书不如无书、易学本身就没有理论定式等语。五行生克冲合谓之理法,《增删卜易》绝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论述六爻理法的内在思维逻辑,非要用象法思维,去硬掰解释说不通的地方合理吗?如果易学真不存在理论套路,那古今几乎所有易学典籍都变废纸了,告诉我哪本书不是在展现易学规律的?我觉得,关键要在古人总结理论定式基础上寻宝,站在巨人肩膀上发掘升华更简捷实效的理论定式,才是解读古籍的正确打开方式。当然这些,都仅仅是我个人学术观点,就算彼此观点理念相左也不是个事儿。
对待所有解读易学古籍的现代学者,我的态度首先都是尊重其人其论,学术观点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一杆秤,创新也好守旧也行,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因为正确与否都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盲目去否定别人的学术,真认为自己的理论正确,可以各自著书立传奉献自己的学术成果,让大家客观体验与对比,做一个有素质的易学研究者。学术研究上我最认可一句话就是:“别怕不识货,只要货比货”,学术水平与实力都是靠对比出来的,而不是靠专门贬低别人得来的。可真正令我失望的是,在观摩网红UP主解说的《增删卜易》过程中,却意外嗅到针对我本人的浓烈火药味,时不时拿我《古筮真诠》的六爻理论与观点贬低开刷。其实我早已发现,他们在解读书中案例的时候,不少都明里或暗地,借鉴了我《增删卜易卦评230例》与内部增删卜易语音卦评的独特分析思维,对这我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我这些个公开与内部增删卦评,出品的时间很早,大部分2012年之前就已经形成,十几年来被众多易学网红UP主们反复搬运。现在解说的UP主可能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他们辛苦搜罗来的某一卦例评说分析思路,其实源自我本人的易学创意思维,就好似之前花式抄袭我《古筮真诠》的易青岚六爻,他们居然不知道抄袭过来的那套六爻体系,其整体立论并非出自《增删卜易》书中,而是我从《增删卜易》众多实例及断语中,提取总结的崭新理论套路,要怪只能怪当下的六爻学界太于浮躁,多数人只顾急功近利,怎么可能沉下心来研究出真正有效率的学术内容,因为实在太多这种情形,所以我现在一般都只看破不说破。可他们为啥却非要得寸进尺刻意贬低才满意?例如其中一位网红解读UP主,就在增删解说视频中明白说道:“大家学六爻,我建议是:不要去学那种到处充斥着自己现编的各种理论的书,比如真绊假绊、过旺过衰,比如心态卦等等。尼玛哪个人问卦不带着点心态”。我看了真的很无语!这等于不点名地指着我与我写的书开骂了,彼此素不相识,有什么十冤九仇连国骂都飙出口了?是不是我朱辰彬、或者我写的《古筮真诠》,碍着你们资本什么事了?非要单挑出来伸腿踩上几脚,对了易青岚也怼过我:“他朱辰彬在商业资本面前,连毛都不是”。既然我是连毛都不算的角色,为什么还专门在他们粉丝面前,单独隐晦地拿我的六爻理论开刷?故意恶评本人理论、阻碍易学者了解《古筮真诠》的背后目的是什么?是怕自己解读的《增删卜易》圈不住粉?担心易学爱好者都跑我这来了?先不断打打预防针?虽然现实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易学同行,本着“能救一个算一个”的“善意”,在网络上积极到处诋毁抹黑本人六爻理论,全力阻挡易学爱好者接触了解《古筮真诠》,或是担心他们40章看完之后免费就学会了吧?可他们是商业资本呀,资源人才技术都属上乘,学术上应该更加自信点才对吧,若是换我是该UP主,我不会在别人问到是否该看《古筮真诠》的时候,回应拒绝态度,而是对所有六爻不同理论的书籍,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去看试试,作为学者只有真正接触与横向对比过,才知道哪些书、哪些理论更适合自己,我说的没毛病吧。
或许UP主们会反驳:“我就是要崇古,我是批驳现代人不尊古法的自创理论”。在六爻学界,自创理论的新派六爻多去了,甚至还有与古代六爻理论完全不搭边的,特别在六爻象法顶尖那几位大师的书,他们的理论难道古代六爻就全有了?必然包含改良与自我创新部分的吧,也没见UP主如此义愤填膺地去批判,却单单揪着我的六爻理论与书籍开炮。更何况,我想请问一下UP主们,你们有认真阅读过《古筮真诠》吗?那些个真空假空、真破假破、真绊假绊、太旺太衰等等理论,难道全是我凭空臆想出来的吗?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讲,我《古筮真诠》中所有原创理论,都是在古籍《增删卜易》中有根有据、有论证痕迹的,不是在书的原始卦理经过现实改良,就是从书中400多个古代例子及作者断语中吸收提取,再总结与分门别类而成崭新理论体系的,所以《古筮真诠》中,出现了大量《增删卜易》的案例举证。特别是某UP主视频中提到的心态卦,我实在是不能理解一些六爻求学者(特别是初学者),对“心态卦”一贯的主观排斥。若只是初学者可以理解,毕竟他们还无法真实体会“心有所思卦有所显”的六爻显像道理,但随着易学境界的不断深入,如果真的有深入研究过《增删卜易》,一定会知道什么叫卦随心显,那么难道所有人的问卦意念,始终都仅仅单纯地去关注事情本身?心绪没有因此而波澜起伏?“心态卦”甚至“忧患卦”的卦种名称定义及其理论,没错最初都是出自本人的学术首创,“忧患卦”一词是我在2005年开写“增删卜易卦评”当中,首先在易学学术界提出来的概念,我将这种专门反映问卦人心理变化的卦象,初始定命名为“忧患卦”,其理论套路就是来自清代《增删卜易》书中的“忧患之占”。后来在不断深入研究发现了更多学术内涵,此类卦种并非单单只反映问卦事主的忧患心绪,而广泛牵涉到问卦事主在一件人事之中,所包含的各种情绪波动以及心理定位,已经超出了关心与忧患之情,延伸到主观喜厌、客观疑惑、防范心理、大众认知、鉴别真假、主观倾向、大小概率、非分之想等等的思绪变化,所以后来2007年在撰写《古筮真诠》的时候,我从“心态”与“事态”两种对立的卦象思维作为出发点,特意将自己原来命名的“忧患卦”,正式改名为“心态卦”。
可见我这个古筮六爻的学术创意之举,并非横空出世的,和我其他的六爻学术创意思维一样,都来源于本人对相关古籍,特别是《增删卜易》的刻苦专研、理论完善及实践总结。起源于商周朝代的周易卜占之术,这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其起卦方式和理论总结,历经了漫长时期不断的改良与完善,从蓍草问占进化到铜钱摇卦,从最初简单问事的轮廓雏形,渐渐发现卦象是人们问事意念的回应载体,从而产生很多聚焦于分析事情本身这个点的理论,发展到清代《增删卜易》,更深入挖掘到从问占卦象之中,可以洞悉一个人真实心念!开始意识到,卦象既然是反映人们问题意念的信息倒影,人心是最复杂的,难道所有问卦者心中,都很纯粹地只关注所问人事物的客观趋势吗?在问这些问题当中,从来就没有出现心理上的一丝变化或涟漪?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这不可能的,例如你与一个生意合作者反目成仇他另起炉灶了,你摇卦问他的生意前景,难道还能平静地去关注其客观变化吗?大概率是抱着盼仇家倒霉的心理吧,这和一个人卖出股票后又问此股票趋势的心理一样,主观倾向就不希望趋势向好的那种,虽然这种揭露人性内心黑暗面的举例不合时宜,但这就是复杂人心的表现之一。很遗憾,尽管先贤学者们开始了解,卦象信息实质反映的是人心所想人心所盼,而自古的六爻学术理论重心,都还只集中在环绕事态本身去分析,却没有任何关于剖析人之心态变化的成形理论框架,造成的后果,就是学术理论的实际应用效率欠奉,正因为缺少了准确解读问卦心理这一块客观存在的意念。直到明末清初的六爻典籍《增删卜易》,作者在洞悉“卦象反映的是其实是人心”之基础上,开创了揣摩问卦人心理变化这方面的探索先河,虽然书中文字阐述的归纳理论仍旧是古代那套,但在实例展现的环节,好些个案出现了灵机解释的表述,说明作者的解卦思维已经进一步深入,开始尝试向问卦人的心迹发掘靠拢,这给我当时全面研究“心态卦”套路模型,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发。诸如以下《增删卜易》的古例:
从《增删卜易》书中描述得知,忧患之占(即“心态卦”之雏形)采用的是双轨用神思维,子孙爻代表喜神,官鬼爻代表忧神,这与古代学术主流的事卦单一用神规则,有着明显区别。根据问占事情的不同,又可细分出“明心态卦”与“暗心态卦”,所谓明心态卦,即问念所聚焦分析的重点,本身就是心理性的问题,例如之上所举的案例。而暗心态卦,则是指问念聚焦本来是着重在人事方面,但因为自身对事情过于关切,对待人事的未来变化心理起伏占比过重,这种心理状况传导至卦象信息,造成卦象重点显像完全向心理信息倾斜,例如以下五则案例便属于这类:





更有一种卦象,占事问念的重点还是聚焦在事情本身,但因为同时对人事趋势带着浓重的心理情绪,双重心思导致卦象出现了心态卦与事态卦信息的同步显像,例如以下的六则案例,这类卦虽然并不多见,但依然时而闪现,只要懂得分析这类卦象的套路规律,其实也很容易作出正确预判。
“心态卦”的形成,是由于问卦人心绪瞬间的微妙变化,造成卦象意念信息的侧重点,出现质变的一种卦显模式。若对所问之事过于关切,心态上不自觉地会由“关心”变成“担心”,卦随念转,信息也随之从“事态”特征,转变为“心态”特征,这就是心态卦形成的基础原理。理论上它可能存在于任何问事的卦象之中,有时候它甚至不受人的主观思维所控制,因为人们的患得患失及不同情绪,往往都是在不由自主中形成的,一个人对待自己所关心的人事物,总不会永远带着静若止水的平稳心态,因事情影响心理状态有时的确在所难免,卦象则是人心变化的刻录机,它只会同步反映出人们问事的意念思想,包括意念集中在事情本身、或是集中在心理层面、或者两者同时兼而有之。所以心态卦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学者理论或门户之见而转移,不是说之前一直没人提出心态卦的概念,就不会存在心态卦;或者主观不接受心态卦的概念,事实上就不会有心态卦,这些都是掩耳盗铃的愚见偏见。自从周易六爻这项学术产生之后,历朝历代的先贤都在前赴后继地不断探索真理,争取让这项传统文化能够理论更完善更加实效,古人对六爻理论的系统归纳固然优秀,但也不是说没有缺点,其理论完善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例如古代六爻研究的取用神方向,基本侧重在围绕事态变化去取用神,却忽视了人们在问事过程中的心理起伏去定位用神,希望“心态卦”概念及系统理论的出现,能显著填补古人这方面的学术空白,让历史悠久的古筮六爻学,变得更加之高效实用。
但总有个别用心不良的人到处蛊惑,或说古人已经把这六爻项学术发展得很完美了,现代人所有的开创性学术发掘都是白费劲。或到处诋毁我朱辰彬拍脑袋胡乱臆造六爻理论,拜托,我的六爻方面所有的学术创意套路(包括心态卦),都是我深入过滤《增删卜易》等众多古代个案实例及断语,然后艰辛提炼总结而来的,不然没法解释,大量《增删卜易》古例看本著没学明白,再看我写的《古筮真诠》就几乎全明白了。我知道《古筮真诠》面世之后,让大量易学同行或感到非常之不爽,随之十几年来无休止地恶意抹黑诋毁,如果学术碾压也算是一种过错的话,我可以向他们道歉!《增删卜易》诞生三百多年来,经历了芸芸众生海量的阅读研究者,我却绕过书中千篇一律的古代六爻理论说道,一头栽进了书400余例古案及其断语之中细挖深刨,然后发掘出深藏于古书中另一套,我个人认为更完善实用的六爻理论(包括心态卦),谁允许你那么另类的?我承认这也是我的错,我为此道歉!可他们想过没有,就好似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但如果没有爱迪生的研究,人类迟早也会拥有电灯泡。古筮六爻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学问,随着历朝历代易学者的前赴后继,藏匿于古书古例中这套崭新高效的六爻理论,迟早也会被另外一个有研究拼劲的学者发掘出来,因为随着时代发展,学术的不断进化也是不可逆的。就因为是我朱辰彬首先发掘出这些崭新六爻理论,研创出心态卦这个全新卦种类型,就闭着眼睛去一概否定抹黑,他们到底是在否定我个人?还是质疑理论本身呢?若是前者,这类私心极重的人物大可忽视算了。倘若是后者,那么都静待花开花落吧,不管什么新旧学术体系在百年之后,高效实用的理论经历洗刷后必定生生不息,而滥竽充数者自然被岁月时光轮淘汰掉,就算现在有人刻意去横插一腿干扰、故意抹黑也没有任何意义。
文章结语,真切希望所有六爻研究者,我们都是心胸阔达、只专注于自身学问研究、为六爻传统文化的学术发展,作出自身贡献的有素质学者,而不是只会做贬低抹黑别人学术努力的绊脚石。发生这种事的时机不错,也好让我重启研究动力,停歇了好久的《增删卜易卦评》系列,目前只公开写了230例,该是时候继续努力完成它了,而《古筮真诠》的后续,该是我干的活也不能再躲清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