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意大利纳波利民歌《重归苏莲托》 吉他轻音乐
在澳洲的最后一站是悉尼,这里也是我最期待的地方。看到我们的行程书中那一个个景点----玫瑰湾、邦黛海滩、海德公园、圣玛利亚大教堂、情人港、悉尼歌剧院......心里就禁不住地“冲动”。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5ZHE1SIGG.gif
http://s8/middle/4b3bb353h873f6664f087&690
1。
先放一张俺拍的悉尼歌剧院,让您一睹为快吧!
多少回在杂志和报纸上看到过悉尼歌剧院的图片,就像一面张开的风帆矗立在蔚蓝色的大海上,好一个风光无限。今天,我终于站在这里,和你只隔着这片浅浅的海湾,咫尺天涯,遥遥相望,为你拍下这张美丽的倩影。
http://s7/middle/4b3bb353h873f66fc5506&690
2。早上很早就醒了,想到这是我们在澳洲的最后一天,再也睡不着,来到酒店外面的海边,这里就是植物湾---当年库克船长第一次在澳洲大陆登陆上岸的地方,一个景色迷人的海湾。
http://s14/middle/4b3bb353h8741ccab86ed&690
3. 天边的太阳发出淡淡的红色光芒,染红了云霞,也染红了大海,海滩上是海水退潮留下的印痕,成群的海鸟在低空盘旋飞翔,隔海相望是悉尼机场,一个建在海边上的大型航空港。
http://s7/middle/4b3bb353h87420bee1d26&690
4.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开着清洁车过来,从车窗伸出手向我们问好,我也大声地向他打招呼----“MOR-NING!"
一个长得有点黑但很健壮的清洁工看到我们在照相,友好地比划着说要帮我们合影,我把相机给他,他很熟练地按下快门。
让我用小相机也给你拍一张吧? 感谢你给了我一个美好清洁的早晨!
http://s14/middle/4b3bb353h8742521b351d&690
5. 悉尼邦黛海滩。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其实很简单,海水涌上来的时候---“邦”的一声大浪打来,退下去的时候---“黛”的一响,悄悄消退,所以叫邦黛啦!
http://s7/middle/4b3bb353h873fa252d0b6&690
6。
圣玛利亚大教堂,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明亮的阳光把教堂的侧影显得多有层次。
http://s15/middle/4b3bb353h873f9ea0c0ce&690
7.
又是闪光灯关闭拍了这张教堂内的照片。我最想拍的那架大管风琴在一个犄角里,光线不好,无法拍照,很遗憾。不过,这已经是违反室内不许拍照的规定,偷拍的啦。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7ZHE1SIGG.gif
小导游听我们说想拍悉尼歌剧院,告诉我们,在皇家植物园里有一个地方非常适合拍歌剧院,当然这要我们大家一致通过,把原来的一个景点替换成皇家植物园才行。于是我们终于来到了皇家植物园的海边绿树下,从这里远眺悉尼歌剧院。
http://s3/middle/4b3bb353h873f63c265c2&690
8.
站在礁石上看大海,自然会想起那首《重归苏莲托》,
“看这海洋多么美丽,多么激动人的心情;看这大自然的风景,多么使人陶醉........."
http://s7/middle/4b3bb353h873f648aae56&690
9.
赭石色的礁石在阳光下泛着光芒、湛蓝的海水激起白色的浪花,衬托着远处那展翅欲飞的乳白色风帆,旁边是钢铁巨人般的悉尼大桥,所有的美景在这里都完美地组合在一起,让我怎能不流连忘返?
http://s3/middle/4b3bb353h8744bed831b2&690
10。
多漂亮的倒影!当时竟然没有注意,不然应该是张全景的倒影啊。
悉尼歌剧院是从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搜集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又译为“杰恩-伍重”)的设计屏雀中选,约恩·乌松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橙子皮,该项目共耗时14年、斥资1200万澳币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还曾于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在建造过程中,因为改组后的澳洲新政府与约恩·乌松失和,使得这位建筑师愤而于1966年离开澳洲,从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连自己的经典之作都无法亲眼目睹。之后的工作由澳洲建筑师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
Hall、Lionel Todd与David
Littlemore等三位,悉尼歌剧院最后在公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
(百度)
http://s10/middle/4b3bb353h8744ab821a29&690
11. 麦考利夫人角
17世纪,英国人拉克伦·麦考利被任命为澳洲第四任总督,一路奔波带着妻子来到澳大利亚生活。相传麦考利总督每5年回英国汇报一次当地的情况。由于路途遥远,当时交通又不发达,往返一次需要28个月,麦考利夫人就每天到这里来坐在大树下,一边画悉尼海港的景色,一边眺望远方、思念故乡,盼望丈夫归来。
http://s7/middle/4b3bb353h8744b3bb5ec6&690
12.
这游艇怎么吊大树上了?呵呵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ZHE1SIGG.gif
http://s4/middle/4b3bb353h87519d19abf3&690
13。
在达令港,我们坐上了豪华游艇,享受海鲜大餐自助式,美美地正吃得开心,看到游艇已经绕过悉尼大桥,来到海湾里。马上放下手里的刀叉筷子跑到甲板上,看对面这座碉堡式的建筑,当年就是关押囚犯的监狱,别忘了,悉尼早年间曾是英联邦的囚犯流放地嘛。
http://s9/middle/4b3bb353h876312b93f38&690
14
在游艇上拍的歌剧院侧面
http://s5/middle/4b3bb353h876314a18874&690
15. 游艇在海面上一路劈风斩浪前行,再拍一张歌剧院正面。
http://s3/middle/4b3bb353h8751a5902dc2&690
16.索性,把悉尼塔也收入我的囊中,一并笑纳了。
http://s12/middle/4b3bb353h8751a47d969b&690
17.
上船前,我曾经拍过这个这伙子,是因为他的一头金发吸引了我;下船时,我再次将镜头对准了他,是因为他的举止感动了我。
在船上餐厅里,我们的一位四川籍女同胞看到新鲜的大海虾,大概从来没见过也没吃过,于是兴奋过度,盛了满满一盘子,走回座位的途中,环保的纸质盘子不负重压折断了,大虾米饭撒了一地,她若无其事地操着四川方言嘻嘻哈哈地归位吃饭,全然不管地上一片狼藉。就是这位在餐厅服务的悉尼小伙子不声不响地拿着扫帚和抹布走来,蹲下身子把她撒下的垃圾收拾干净,全部过程中,那位天女散花的女同胞连眼睛都没有向小伙子扫一眼,好像此事与她无关,更别提说一声“谢谢”或“抱歉”了!
不好意思,让我在此向这位不知名的悉尼小伙子表示一下俺的敬意吧。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ZHE1SIGG.gif
http://s4/middle/4b3bb353h73ed4a4b9ed3&690
18. 下了游艇,更加近距离地走到这座白色风帆的旁边。
http://s12/middle/4b3bb353h73ed4a25849b&690
19.那巨大的玻璃幕墙像一面硕大的镜子,反射着蓝天白云,也反映着对面的城市建筑。
http://s9/middle/4b3bb353h87446b1c2968&690
20.
乳白色的屋顶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http://s12/middle/4b3bb353h874442315d8b&690
21
.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坐在这里静静欣赏着。如果不是导游限了时间,真想一直坐到太阳落山,一直坐到歌剧院里传来那经典歌剧演唱的优美音响......
悉尼很美,澳洲很美,澳洲的旅游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不仅是外表的,更有内在的东西。这里风景优美,蓝天白云,牛肥马壮,很少污染;人们安居乐业,尽情享受生活,毫无后顾之忧,是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好地方。
而我们此行还要继续去新西兰,那里还有更加精彩的风景在等待我们,请继续跟随我一路前行。
感谢我的随行团友榴莲为我拍摄的所有照片。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ZHE1SIGG.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