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2021年世锦赛观感(一):斯诺克规则的修改
(2021-05-19 10:06:06)分类: 斯诺克 |
塞尔比引发的争议?
这届世锦赛由于中国军团和奥沙利文过早出局,世锦赛后半程在国内球迷受关注程度甚至不如比赛结束后。从2007年世锦赛开始起,塞尔比只要每次世锦赛能走到最后,都会遭人唾骂,2021年不过把2007,2014,2016,2017一幕重新复刻一边而已。自从2012年中国赛塞尔比的颈部在北京遭遇重创之后,塞尔比在进攻火力凶猛和稳定度上的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由此塞尔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打法,他参照了两位斯诺克大师(希金斯和埃伯顿),结合他们二人身上一个特质加上自己对于斯诺克的理解,形成了属于塞尔比个人一套独特的打法以及体系——磨控体系。
这套体系在2012年英锦赛和2013年大师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14,2016,2017年三届世锦赛上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但是这套打法容易引发争议,因为他延长了比赛的时间,不太符合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以及国人相对浮躁,追求急功近利的心态。再加上塞尔比恰恰打败国人最热衷的丁俊晖和奥沙利文取得了世锦赛冠军,自然很容易导致中国球迷,无良媒体记者的嘲讽,因为这些人见不得别人的好。可以预见,如果未来塞尔比再拿世界冠军,这样的谩骂,争议还会存在。
球迷的问题我之前提过,在中国关注斯诺克人很多,但真正喜爱这项运动的职业球迷是少的,今年反塞尔比阵营中加入了不少自媒体的人,有些媒体我写的东西,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断章取义。这其中我就提一个人——世界体坛观察家,他写的文章误导性严重,他惯用套路把自己观点强加说英国媒体说的,既然是引用英国媒体报道,就应该给出国外文章出处,但他几乎从来不给出原始国外媒体评论的链接和网站。
最可笑他引用欧体网站斯诺克编辑Desmond Kane个人所写一段文字然后
炮制了多特炮轰塞尔比的文章,Kane在塞尔比夺冠之后撰写了一篇《Why Mark Selby’s unswerving pursuit
of greatness gives snooker grinding
headache》(为何马克-塞尔比对伟大的不懈追求让斯诺克头疼不已)文章,其中谈到了戴维斯和亨德利在
bbc解说时对于塞尔比打法评价,80年代球王简单提到塞尔比在场上更像哈利波特经典小说《摄魂怪》,亨德利说马克-塞尔比就像一个斯诺克吸血鬼。他会吸干了你所有的生命和肾上腺素。点到为止,他们压根没说塞尔比这种打法会毁灭杀死这项运动。
Kane在自己文章段落确实提到了多特评价塞尔比的,但请注意他引用的是8年前(2013年)大师赛半决赛对于塞尔比评价,2013年大师赛半决赛,塞尔比由于前一晚失眠,严重疲惫,状态非常糟糕,但莱切斯特小丑还是在1-4落后情况下神奇般实现了逆转,这场球打了足足5个小时。我清晰记得赛后多特采访提到:”这场比赛感觉就跟做了个噩梦一样,我没能展现出我最好的状态,因为塞尔比的打法在我看来有些无聊,使我打每颗球都觉得很别扭。因为这场球从晚上7点开打,到12点还没结束,有的球迷为了赶地铁末班车提前了退场而已。“
今年多特并没有成功登录克鲁斯堡,早早回家结束这个赛季,何来他去点评今年世锦赛一说。至于文章所提到了多特评论塞尔比杀死这项运动,那是Kane自己观点,多特压根没说过那个话。
事实上最近多特确实有过一个对于斯诺克评价的文章,欧体体育编辑James
Walker-Roberts所撰写,多特直接谈到在他心目中亨德利和奥沙利文并不是这项运动最伟大的两位球手,除了两个人,史蒂夫-戴维斯和约翰-希金斯同样也和他们二人一样出众伟大。
今年世锦赛中,真正炮轰塞尔比打法其实只有两位球手——奥沙利文和宾哈姆。去年世锦赛半决赛,奥沙利文和塞尔比再度结下了梁子,奥沙利文某些性格很像美国撞球传奇人物史翠兰,喜欢找茬。火箭虽然球技出众,但他口无遮拦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火箭将近30年职业生涯中,他劣迹,争议非常多。他的不少言论带有双重标准,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只不过因为他人气太高,那些球迷无视,包容了他的很多劣迹。因为一个斯诺克裁判重摆问题说塞尔比不诚实,在我看来很荒唐。奥沙利文为了带节奏黑塞尔比有些不择手段,3年前英格兰赛他和罗弘昊比赛中他碰球不承认这又怎么解释呢?
奥沙利文提到塞尔比打球慢,磨的问题。4年前特鲁姆普苏格兰赛被曹宇鹏慢节奏拖垮,赛后准神炮轰曹宇鹏打球太慢,结果奥沙利文居然默认曹宇鹏可以这样大,
直言小特无理取闹,自己打的臭怨别人慢,这又怎么解释?难道说只允许中国球手慢,不允许塞尔比打慢球。很多球迷说塞尔比在对手领先后做斯诺克问题,那么奥沙利文去年北爱和苏格兰赛在对手超分很多情况下,上场练球,又闹出了苏格兰赛决赛胜负已分,台面只剩一个黑球,被裁判叫回来的场景,那又如何解释。
至于宾哈姆炮轰塞尔比的事情,我个人表示理解,宾哈姆这次世锦赛状态很好,很有机会去夺取自己第2个世锦赛冠军,结果和塞尔比大战5个阶段最后惜败,输球吐槽对手节奏的事情。这和去年塞尔比输给火箭,吐槽罗尼大力解球的是一个道理。很多球手,特别顶尖球手对于世锦赛冠军渴望度很高,当看到曙光却最后没能如愿,吐槽对手。这也无可厚非。
至于自媒体编造墨菲炮轰塞尔比打法的一事,无权是媒体自行猜测,墨菲和塞尔比关系特别好,我也看了墨菲赛后采访,人家一点都没有炮轰塞尔比打法,魔术师赛后高度评价了'Mark
Selby is the best all-rounder we've ever
seen."(马克·塞尔比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全能运动员)。不过墨菲赛后对于斯诺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引入出杆限时,他为此向台联建议了10年,但也不要简单粗暴,极端地设置一个20秒出杆限时。而不应该由裁判催球手去尽快打球,因为裁判普通技术不高,无法分清一个球的难易程度。
我一直保留这个观点,如今社会充满了快节奏的曲调,很多体育比赛为了适应电视直播需要对比赛规则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但斯诺克恰恰属于例外,依旧沿用上世纪80年代的比赛规则,显然现有斯诺克规则多少有些陈旧滞后,不太适应高速发展的快节奏生活,虽然很多球迷和媒体对此有很大怨言,但是很遗憾,除了抱怨,谩骂之外,我几乎很少看到一篇有关如何去更好修改斯诺克比赛规则的建议,以符合现在电视直播和球迷的需要。
有的球迷认为斯诺克比赛应该增加限时出杆,但我认为就是否在斯诺克比赛中增加“限时出杆”这个意见需要慎重,因为限时出杆有很大可能破坏斯诺克比赛的质量,过去20年我们也看到由一小部分斯诺克比赛采用限时出杆规则,最著名莫过于超级斯诺克联赛,从实际效果来看,比赛时间确实有不同程度缩短,但是比赛质量相比排名赛不升反降,不少球手在比赛中表现明显不如排名赛,希金斯直言他并不喜欢限时出杆规则,因为这会分担他一部分精力——球手击球前会去看时钟,防止自己超时。
另外我们必须还得考虑两种特别情况,一种斯诺克球台比较大,有些情况球手需要用架杆和加长把才能击球,如果采用限时规则,球手很可能来不及击球,2005年超级联赛,奥沙利文有过跑着去拿加长把的经历,其二斯诺克球台中有不少比较难处理的球,球手需要长考,进行精确计算才能击打,例如有不少漂亮的防守或者解球都是在球手长考1分钟,甚至2-3分钟才做出。
因而缩短比赛时间,最好方法对比赛规则动刀,修改规则宗旨是鼓励进攻,或者让进球变得比过去简单一点。我个人观看斯诺克比赛将近28年,很多时间我也很困惑如何去改规则以适应现在电视直播需要,这种修改既要缩短时间,又能保持斯诺克固有的味道,因而我个人提出以下5点意见,仅供参考。
1.引入ball in hand规则,当母球落袋或者球手连续三杆未能解到斯诺克直接判ball in hand
2.改变彩球分布,比如移动棕色球位置,放在开球区圆弧顶端(或者再上面一点),保证球手打袋跑成功后,增加由直接可以连续进攻彩球的可能性。
3.
增加彩球。或许很多球迷不知道,在上世纪50年代,当斯诺克处于相对低潮阶段时,斯诺克教父级人物乔-戴维斯推广一种斯诺克Plus的新式斯诺克打法,在传统斯诺克台球的基础上增加了橙色和紫色2个彩色球。橙色球放在蓝球和粉球连线的中间,紫色球放在棕球和蓝球连线的中点,橙色球分值8分,紫色球为10分,因为满分杆变成210分。而在1959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了世界斯诺克Plus锦标赛,参赛的有乔-戴维斯,弗雷德-戴维斯以及约翰-普尔曼。我个人建议在蓝球和咖啡球中间增加一个彩球(紫色或者橙色,分值8分),和上一条一样,在球手打带跑成功后,母球回到低分值区域,这个区域摆放一个彩球,球手连续得分可能性大大增加。
4.修改袋角形状,斯诺克袋角是圆弧型,建议修改成美式台球尖的袋角,这样球手有更大把握去切贴住边库的目标球进袋。
5.改变红球分布的极端模式:原有规则15个红球分成5排紧贴在一起放在粉球下方,可考虑拿走最上方的一个红球,这颗红球放在开球区域最顶端位置(棕色4分上边),球手开球时直接有红球可吃,这样避免开局长时间防守拉锯。一旦比赛进入决胜局,则采用单局赛比球模式决定谁先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