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日晚上23点,2017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在北京大学生体育馆落下帷幕,决赛中马克-塞尔比打出三杆破百5杆50+,最终以10-8战胜马克-威廉姆斯摘得本届赛事桂冠,赢得85000英镑冠军奖金。
而在塞尔比夺冠前1天,丁俊晖度过了30岁生日,从丁俊晖2003年进入职业到步入而立之年,丁俊晖在世界职业球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2个排名赛冠军,5个WSA官方赛历邀请赛冠军(2008年江苏精英赛,2011年大师赛,2011年世界杯,2012年大师赛,2016年泰国6红球冠军),4个PTC分站赛事冠军,外加6杆147,在2014年12月,丁俊晖还短暂地登上世界第一宝座,在同龄80后球手,至少目前还没有人在自己30岁时的成就达到或者超过丁俊晖的高度。
3年前中国公开赛,中国球迷不仅见证了丁俊晖第2次捧起中国赛冠军奖盘,同时见证了丁俊晖辉煌的单赛季5夺排名赛冠军丰功伟业,一时间很多球迷都认为丁俊晖将成为斯诺克球坛80后领军人物,然而恰恰那次中国赛后结束的三年时间里,有1个80后球手突然异军突起,他在丁俊晖中国赛第2次夺冠后一个月时间里就赢得了世锦赛冠军,2015年2月9日他从丁俊晖手中夺走了世界第一宝座,2016年他更是包揽了世锦赛,国锦赛和英锦赛三项冠军,连续112周登上了世界第一宝座,最近三年他的锋芒完全盖过丁俊晖,这个人就是马克-塞尔比。
对比两人目前的成就,丁俊晖只有在排名赛冠军以及147数量上领先塞尔比(排名赛12-11,147方面6-2),但在世锦赛(0-2),三大赛(3-7),破百(438-468),丁俊晖都处于下风,而在排名方面,塞尔比完成连续6个赛季年终第一,呆在世界第一宝座超过200周时间,丁俊晖只是在世界第一宝座呆了3周的时间,显然如果比较最近10年在职业台坛的表现,塞尔比明显比丁俊晖出众,莱切斯特小丑比丁俊晖更配得上80后第一人头衔。
对比两人的技术,在防守端,二人都以细腻著称,也都非常擅长做障碍球,只不过塞尔比在防守套路和变化比丁俊晖更具多样性,但这种差距非常细微,而在整体进攻方面,丁俊晖略强于塞尔比,两个人差距体现在远台成功率以及围球细腻度上,147数量是一个很好的风向标,此外2012年塞尔比在北京遭遇落枕,脖子受伤之后,他的进攻能力明显出现一些衰退,现如今很多比赛塞尔比依靠磨控战略来赢得比赛的胜利,他的那套打法饱受不少球迷的批评,而丁俊晖很多比赛依靠强大的进攻取胜,故中国龙比赛观赏性强过塞尔比。两个人进攻上差距明显大于二人防守上差距,客观评论,就斯诺克技术层面而言,丁俊晖反而比塞尔比强一点点。
但斯诺克不光比的是技术,还有心理。而这恰恰是塞尔比的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从塞尔比成名到现在,很多人一谈到塞尔比的强大之处,无不为他拥有一个强大的心脏而折服,越到比赛关键时刻,当场边观众都在紧张观看比赛时,塞尔比却是球台上最冷静的一个,他经常能在关键时刻打出匪夷所思的进攻和防守,墨菲直言塞尔比是一个越到关键时刻越放松的人,这种放松使得塞尔比经常而在落后,局势很不利的情况下完成一次次的逆袭。
而在丁俊晖早年成名之后,他曾经因为饱受心理问题的困扰,虽然最近几年,在教练,圈内人以及自己努力下,丁俊晖心理承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和塞尔比相比,仍然有一些距离。如果说丁俊晖在技术上领先塞尔比0.2-0.3数量级,那么两个人心理上差距达到0.7-0.8个数量级。
去年世锦赛和国锦赛两次与塞尔比的对决就是最好的例证。面对一些特殊的场合,丁俊晖有时不够镇定,这种不镇定往往让他失去对比赛的专注,导致自己发挥出现很大的起伏,顺的时候可以横扫千军,不顺的时候怎么打怎么没有,低谷和高潮总是频繁在丁俊晖身上交替出现,但往往低谷的时间恰好多于高潮的时间,如同“牛短熊长”的中国股市一样,这是丁俊晖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除了心理上,还有一个因素容易被球迷所忽视——训练,塞尔比从他出道到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刻苦努力练球,威利-索恩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塞尔比是他见到的现役球手训练最刻苦,因为塞尔比经常在他开的球馆里练球,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但丁俊晖呢,在进入职业前10年,小丁训练相当刻苦的,基本上和普通工人一样,每天8小时上班制,但在5夺排名赛冠军之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丁俊晖练球时间和强度明显减少了,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他被家庭一些琐事所打扰,同时也与频繁赛事商业活动有关,过去几年,我多次在文章中暗示丁俊晖的商业赞助和代言费所带来一些的隐患。
最近3年塞尔比成绩明显好于丁俊晖,形象也比丁俊晖好,但两人所获得的赞助却和二人所取得成绩完全不相符,塞尔比的赞助费只够他训练(一年几万英镑),一旦成绩不好,马上面临赞助费减少甚至失去赞助的危险,而丁俊晖呢,无论成绩好坏,每年都能轻松拿到七八百万人民币,丁俊晖一年赞助是塞尔比的20倍之多。
先不谈公平问题,这里面会带来一个很大隐患,如果一个球手随便参加一个商业活动就能赢得比一项锦标赛夺冠还要高得多的奖励,这样结果势必会给球手一个心理暗示——累死累活赢得一项锦标赛冠军所得的奖励,不如轻松参加一个商业活动,因为后者能赚得更多钱。这就好比一个人有主业和兼职,当兼职拿得钱远比主业多的时候,这个人自然会把重心放在兼职上,甚至有时会完全忽略主业。因而我觉得这种打包式,缺乏激励机制,严重与斯诺克运动奖金不匹配的高额商业代言费反而会害了球手。
从2011年大师赛夺冠之后,丁俊晖6年未在三大赛染指一冠,而这6年间,塞尔比悄然实现双圈大满贯,这种落差很大程度折射了两个人在心理层面上以及训练上的落差,因为高手的较量,比拼的不完全是技术,还有心理以及日常训练,这两个恰恰会影响球手的临场发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