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傅家俊打破10年大型排名赛不胜丁俊晖怪圈

(2017-03-13 16:01:15)
分类: 斯诺克

     北京时间3月12日凌晨,2017年世界斯诺克球员锦标赛结束了上半区的半决赛,丁俊晖在5-3领先大好局势下,被傅家俊连下三局逆转,傅家俊将与特鲁姆普争夺最后的冠军。
    过去10多年时间里丁俊晖与傅家俊在世界职业赛场上上演多场中国德比,此番是二人首次在大型排名赛半决赛交手,整场比赛净耗时达到3小时40分钟,中国双雄为球迷奉献了一场内容丰富,扣人心悬的精彩对决,他的内容丰富体现在既有一杆制胜的对局,高质量的安全球对抗,也有落后40-50分逆转翻盘的对局。开局阶段,丁俊晖快速进入比赛感觉,首局打出单杆99分,第2局丁俊晖原本可以取得2-0领先,却在最后阶段打丢了简单的超分红球,傅家俊清台并在最后抢黑过程中胜出,第三局傅家俊单杆取得破百反超,第四局傅家俊在领先40多分情况下一次冒险红球中袋未果让丁俊晖完成高难度的清台,前半程双方都有机会取得3-1的领先,但都因为一个关键球处理不当丢掉了到手的好局,高手间的对决,一个球的差异对于比赛走势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局间休息之后,虽然傅家俊率先拿下一局,但之后明显手感开始下降,丁俊晖连续奉献两杆50+,连下三局率先取得赛点,胜利的天平开始向丁俊晖倾斜,运气也在一点一点暗助丁俊晖,然而最后阶段,丁俊晖接连错失绝杀机会,特别是第10局,傅家俊两次背运球让丁俊晖获得两次绝好的上手机会,然而两次低级失误让傅家俊死里逃生。
   决胜局丁俊晖通过高质量防守掌控球局,傅家俊远台失误后,丁俊晖再次获得绝佳的上手机会。然而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9年前大师赛1/4决赛,同样的11局6胜赛制,丁俊晖在半程领先情况下打丢了一个简单的反薄黑球被傅家俊追上,最终输掉了比赛,9年后球员锦标赛半决赛决胜局,丁俊晖再次因为简单反薄黑球失误丢掉了比赛主动权,从而眼睁睁看着傅家俊完成一杆制胜。首轮丁俊晖上演了超级大逆转,让球迷欢欣鼓舞,然而短短3天后,丁俊晖不幸遭到对手逆转,从大逆转对手到被对手大逆转,这样的结果多少让球迷有些难以接受。
   究其原因还是丁俊晖在发挥稳定度上存在严重的缺失,有时能够打出精彩的远台进攻和精彩一杆制胜,但有时经常莫名其妙倒在一些简单球上,最让人费解的是丁俊晖经常陷入到长时间的低谷,球员表现有起伏是一个很正常的结果,但如果起伏过大,并且低谷时段持续时间太久,多少会影响一个球手的职业进程,虽然丁俊晖技术水准在年轻一代80后球手中处于顶尖行列,但他迟迟未能成为80后阵营领军人物,以及6年未在三大赛上有所斩获,很大程度也是源于此。   
    本赛季前半段,丁俊晖发挥出色,连续赢得六红球世锦赛和上海大师赛冠军,国锦赛也打入决赛,但进入11月后,受到母亲病重去世的影响,丁俊晖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多站比赛都以早早出局而告终,本届比赛虽然最终无缘与小特争夺冠军,但4强的成绩提升了丁俊晖的信心,赛季即将进入尾声,希望丁俊晖能够延续这样的势头,打好赛季最后的两站排名赛。
    但就我个人而言,这场中国德比,丁俊晖不仅仅输掉了比赛,在战略层面也有些得不偿失,与其这样输球,不如首轮被希金斯打败。关于这方面内容,我会在中国赛前瞻中做详细说明。


丁俊晖与傅家俊对阵记录表:(丁俊晖10胜8负)
2003年欧亚挑战赛第二站小组赛 丁俊晖 2-0 傅家俊
2004年欧亚对抗赛半决赛   傅家俊 5-4 丁俊晖
2005年大师赛外卡轮       丁俊晖 6-4 傅家俊
2005年中国公开赛1/4决赛  丁俊晖 5-2 傅家俊
2007年大奖赛小组赛       傅家俊 4-1 丁俊晖
2008年大师赛1/4决赛      傅家俊 6-3 丁俊晖
2008年世锦赛第一轮       丁俊晖 10-9 傅家俊
2009年江苏精英赛半决赛   丁俊晖 5-1 傅家俊
2010年超级联赛小组赛     傅家俊 5-1 丁俊晖
2010年亚运会决赛         傅家俊 4-2 丁俊晖
2011年大师赛决赛         丁俊晖 10-4 傅家俊
2012年海口世界公开赛第2轮 丁俊晖 5-2 傅家俊
2013年冠军联赛第8小组     丁俊晖 3-2 傅家俊
2013年欧巡赛第三站半决赛  傅家俊 4-3 丁俊晖
2013年国际锦标赛决赛      丁俊晖 10-9 傅家俊
2013年欧巡赛比利时站第4轮 丁俊晖 4-2 傅家俊
2016年中国锦标赛第一轮    傅家俊 6-3 丁俊晖
2017年球员锦标赛半决赛    傅家俊 6-5 丁俊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