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赛决赛复盘:塞尔比弃用磨控战略所引发的思考

(2016-10-29 22:50:58)
分类: 斯诺克

备注: 这篇文章我本来准备在上海赛结束后发的,但由于收集一些资讯以及工作繁忙,直到现在我才发出来了, 恰好这次国锦赛决赛又是这两个人,下文中最后一部分我个人的猜想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在博客中发表,如果我的文章被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转载在他管理的斯诺克讨论平台上,我会把我最后一部分内容发表出来

 

       北京时间9月25日晚上22点,2016年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在上海体育馆落下了大幕,丁俊晖发挥出色,10-6击败塞尔比,第2次捧起上海大师赛冠军奖杯以及85000英镑的冠军奖金,这是丁俊晖职业生涯第12个排名赛冠军。
      5个月前,丁俊晖在克鲁斯堡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可惜败下塞尔比手中,因而此番对决可以看成是丁俊晖复仇之战。回顾二人上海赛晋级之路,二人都各自有一个顽疾,丁俊晖走位和远台表现出众,但经常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失误,而塞尔比隐忧在远台成功率,从第一轮到半决赛,塞尔比4场比赛场场远台成功率不足5成。虽然排名上,塞尔比高于丁俊晖,但就技术而言,两人差距不象排名那么明显,在有些细节方面,丁俊晖还要优于塞尔比,比如走位精细度上。
    这场决赛一共打了16局球,二人一共奉献了3杆破百,外加10杆50+,丁俊晖10个胜局中完成了1破百,7杆50+,塞尔比6个胜局中完成了2杆破百,3杆50+,就这份数据来看,两人这场比赛连续进攻发挥都相当不错,但如果细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丁俊晖大部分高分杆都是来源于对手远台失准,而塞尔比高分杆大多来自丁俊晖低级失误,而丁俊晖另两个没有一杆制胜的赢局上手机会大多也是来自塞尔比远台失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二人之前比赛中所反映出来的隐忧依旧没有在决赛中得到很好的解决,谁能扬长避短,谁自然胜面就大。
    显然在这环上,丁俊晖明显做得比塞尔比要出色,这是他最终夺冠的一个关键要素,如果一个球手比赛中低级失误比对手多,要想取得胜利,最简单方式无疑获得比对手更多上手机会,如何获得更多上手机会,防守逼对手犯错是一种方式,另一种方式是靠超强远台打开局面,获得机会。由于塞尔比拥有深厚安全球功底,丁俊晖要想获得通过防守获得上手机会并不容易,显然远台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这场决赛,丁俊晖的远台依旧和前几场一样出众,只要塞尔比防守中露出一点点破绽,丁俊晖毫无犹豫选择拼远台,中国龙依靠远台获得了比塞尔比更多上手机会。
    反观世界第一整场比赛远台几乎处于全面瘫痪状态,印象中塞尔比鲜有依靠远台打开过局面,在塞尔比以往战例中,这样的情形在世界第一身上并不少见,塞尔比最终赢下对手靠的是磨控战略——艾伯顿的磨以及希金斯控制型打法,这一套战略最核心的部分并非是磨,而是控,他的控体现在把人为地把局面复杂化(比如把黑球锁死,把一些关键球打到边库中等,远台进攻更多采取打袋跑方式,即便远台不进,依旧不给对手好机会的球型),即便对手有超准的远台,但拿不到容易的球型,限制对手连续得分后,然后依靠磨去挫伤对手锐气,一旦对手锐气消耗殆尽,准度也就会不自觉下降,整场决赛中塞尔比的磨控战略只体现在决赛最后一局,在丁俊晖超10几分情况下,塞尔比依靠长时间做斯诺克,险些把丁俊晖陷入到困境之中,然而遗憾的是,这场决赛,这样的场景在塞尔比身上出现实在太少。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塞尔比盲目去拼一些远台,不仅球没有打进,还给丁俊晖好球型和好的上手机会,丁俊晖拥有细腻的围球,如果直接给他好的上手机会和球型,等于变相让让丁俊晖手感越打越火热。
    某种程度来说,塞尔比用自己短板对抗丁俊晖的强项,这种以攻对攻恰好正中丁俊晖的下怀,丁俊晖的获胜自然水到渠成。有趣的是,在这场决赛开打前,丁俊晖与塞尔比有24次交手,近10年大型赛事中,二人交手9次,塞尔比取胜6次,丁俊晖获胜3次,丁俊晖所赢三场都是象今天决赛那样对攻架势,而塞尔比所赢6场大多是长时间攻坚战,这从也另一个角度反映二人的强与弱,斯诺克比的不光是技术和心理,球手战略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做到扬长避短也会影响最终战局的关键要素。
    以上是我对这场决赛复盘,不过这场决赛也给我留下一个很大的疑问: 为何塞尔比放弃自己的独门秘技——磨控战略,采用自己不擅长的以攻对攻策略去应付丁俊晖?所有熟悉塞尔比的球迷应该知道,2012年中国公开赛是塞尔比职业生涯一个分水岭(也可以称为拐点),那届比赛后,塞尔比整体进攻流畅型大副下降,我清晰地记得2014,2016年世锦赛前, 国外一些资深斯诺克记者在谈到塞尔比世锦赛夺冠前景时,不约而同提到塞尔比进攻连续性严重不足,因为脖子伤势的影响,他的准度和走位稳定性大不如前,然而塞尔比取得的成果却远远超过2012年中国赛前,原因是我在之前文章多次介绍了塞尔比这套神奇,富有内涵,同时饱受争议的磨控战略。
    世锦赛决赛上,虽然塞尔比整场没用太多磨控战略,但在4个阶段中有部分关键时段(比如第15局末端-第17局,以及第31局)塞尔比运用了磨控战略阻止丁俊晖追上比分。但这场决赛,也就最后时段有一点点影子,在遭遇丁俊晖强大的反扑以及自己远台处于全面瘫痪情况下,塞尔比在战术上没有任何变化,既没有打乱球型,控制局面,进攻时也缺乏后手,于是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塞尔比一次次盲目进攻,失误后留给丁俊晖一个很好上手机会和球型,然后中国龙一杆制胜。塞尔比的比赛策略更象是直接给丁俊晖夺冠提供一切必要的有力条件,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可能跟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

第一:决赛两个阶段开局优异发挥让塞尔比有些迷失:这场决赛上下两个阶段开局塞尔比表现不错,前4局球都赢下3局,2杆破百,3杆50+,但是这6局胜利中塞尔比的上手都是源于丁俊晖低级失误送的机会,没有一局是塞尔比依靠自己远台打开局面。由于进攻打得顺手让塞尔比信心有点爆棚,以至于世界第一后半段采用以杀对杀的战略,但这一点我优点疑问,你一两,两三局可以这么玩,但是连续三四局,四五局后还这样玩,这不是找死吗?塞尔比很有头脑的人,他不会不知道,事实上之前半决赛,塞尔比3-1领先被宾哈姆连追四局后,小丑马山调整策略,这一调整最终帮助他挺进决赛。
第二:讨好球迷。世锦赛决赛击败丁俊晖的确让塞尔比在中国球迷中形象有些打折扣,塞尔比自己坦诚那场决赛胜利之后,自己在中国人气可能会下降,,为了讨好球迷,干脆决赛打得快速开放,即便输了,至少不会被球迷热议,与其丑陋赢球,不如悲壮死去。但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职业球手为自己谋生打球,不是为了取悦球迷而打球。
第三: 顾全大局,此处省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