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总结了球手们的表现,最后来说说中国斯诺克市场,曾几何时,中国火热的斯诺克市场一直被圈内记者所热抄,的确从丁俊晖成名之后几年时间里,中国斯诺克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13-14赛季中国拥有5站排名积分赛以及4战APTC,赛事数量超越英国。遗憾的是,这样的好时光来得快,去得也快。
最近1年多时间里,中国斯诺克热度明显呈现下降的趋势,有三个实例可以证明,其一目前中国斯诺克排名赛数量由原来5站减少为3战,海口赛夭折,无锡赛转变为世界杯,明年是否续办存在很大疑问,其二下半年亚巡赛一度被爆出取消的消息,最终仅仅是海宁勉强举办一站亚巡赛,第2站亚巡赛至今没有了下闻。
其三现今保留的三个排名赛,无论是中国赛,上海赛,国锦赛,赛场氛围明显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下半年的上海赛和国锦赛,前去报道采访的媒体记者数量相比过去几年也有了很大的下降,而上海赛开赛前标志性活动——红地毯仪式,上海体育馆工作人员坦言,现在参加红地毯仪式的人数一年不如一年。现如今原来专注报道台球记者,网站编辑都在做转行的工作。
其四现在关于丁俊晖的报道越来越少,颇有神龙不见神尾的味道,过去几年我们可以通过新闻很容易了解到丁俊晖的现状,比如他何时动身去英国,何时回来,最近训练状况如何,最近去哪里游玩或者参加什么活动?现在呢,这样的内容愈来愈少的趋势。
海口赛为什么取消,无锡赛为何突然变成世界杯,亚巡赛为何一度遭遇流产的境地,又为何海宁突然恢复举办,国锦赛为何搬到大庆,为何丁俊晖新闻少之又少?种种疑问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我很想知道其中答案,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在国内几个主流台球媒体,没有一家媒体对于目前斯诺克市场做过深入的分析,报喜不报忧似乎成为了我们台球媒体记者们的习惯。
去年无锡赛结束之后,《无锡日报》的体育记者卢易谈到了无锡精英赛最大命门——严重依赖丁俊晖,现实事情况是,这不仅仅是无锡赛的命门,也是整个中国斯诺克市场的命门。最近1年多时间里,丁俊晖在斯诺克球台表现无须我做多介绍,更让人担忧目前丁俊晖的球朝着“又臭又长”的方向发展,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丁俊晖最近1年多比赛,速胜比赛少之又少,马拉松战役的比率非常高。
今年上海赛1/4决赛,丁俊晖与凯伦-威尔逊苦战到深夜12点,最终输掉了比赛,赛后我的一些上海朋友跟我说,以后不想看他比赛,太折磨人了,相信持这种观点的球迷不在少数,本身中国职业斯诺克球迷数量就比较稀少,丁俊晖成绩糟糕,比赛时间又太长,球迷的大量,媒体记者的转行自然也就变成一种正常的现象。
虽说2015年,与丁俊晖同龄的田鹏飞,梁文博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毕竟他们二人声望,在球迷中的吸引力还达不到丁俊晖的程度,丁俊晖的低迷导致了中国斯诺克市场进入了萎缩期,未来的几年,丁俊晖是否会一直低迷下去,如果丁俊晖一蹶不振,其他国手又无法挑起重担,中国斯诺克何去何从?
虽然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大部分从业人员有些迷糊,有些大智若愚,不过世界台联可不糊涂,世锦赛时期赫恩公布了未来5年斯诺克计划,这份计划书明确了未来斯诺克发展方向——恢复和巩固以英伦三岛为核心,进一步拓宽欧洲市场,而亚洲市场赫恩没有做更多说明,显然台联的着重点不在这里,而在近期世界台联公布16-17赛季欧洲锦标赛举办地和时间,显然世界台联已经做好了准备,万一中国斯诺克市场出现进一步萎缩,赛事数量进一步减少,台联至少还可以依赖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赛事,即便中国不再举办任何斯诺克赛事,斯诺克赛事数量不会有太多减少,毕竟如果赫恩计划书能够全部兑现,光欧洲大陆就有拥有13项大型赛事(4战The
Home
Series——英国本土系列赛,传统三大赛,大奖赛,威尔士赛,德国大师赛,欧洲锦标赛,球员锦标赛,冠中冠),欧洲之外还有澳大利亚赛和泰国6红球锦标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