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究丁俊晖比赛节奏慢的根源

(2014-09-26 02:05:07)
标签:

体育

分类: 斯诺克

前两天谈了上海赛夺冠的宾哈姆,今天来谈谈备受国人爱戴的丁俊晖。在多名top16球手过早出局之后,很多球迷都对丁俊晖卫冕前景感到乐观,不过上海体育主持人在解说丁俊晖前几轮比赛时,不止一次谈到丁俊晖进入决赛难度很大,因为他在半决赛很可能能面临极其难缠,极其难对付的球手,这个人就是宾哈姆,去年威尔士赛,宾哈姆在半决赛阻挡了丁俊晖卫冕成功的脚步。2年后,同样的情形再次发生了,丁俊晖以卫冕冠军征战,半决赛恰好再次遇到宾哈姆,只不过比赛地点从威尔士变成了中国上海,然而宾哈姆再一次成为了丁俊晖卫冕道路的绊脚石,从整场比赛来看,丁俊晖输得并不冤枉,尽管防守表现丁俊晖完全不落下风,但在进攻方面,中国龙赢的4局里只打出了一杆50+,而宾哈姆却在自己赢的6局里面完成了5杆50+,在连续进攻表现上,宾哈姆远胜于丁俊晖,只不过让人遗憾的是丁俊晖是在3-1,4-2领先情况被宾哈姆翻盘成功。
不过本届上海赛,我对丁俊晖的关注不在于他能否夺冠,毕竟丁俊晖有着无与伦比的年代优势,将来拿30个排名赛冠军只是时间问题。在上个赛季结束之后,我在写丁俊晖盘点时候提到他的一个不足之处——丁俊晖的比赛耗时越来越长,节奏越来越拖沓。而在上海赛,我个人一直在关注丁俊晖能否在这个隐患上有所突破有所改变,我们不妨看下面一组数据吧。

总耗时

平局单局耗时

129

21.5

208

26

152

21.71428571

249

24.9

738

23.80645161


‌ 这是4场比赛丁俊晖单场耗时以及平均单局耗时,显然这份数据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一切,丁俊晖在比赛节奏上仍旧没有任何的改变,丁俊晖比赛节奏越来越慢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这个问题不仅仅现在才有,实际上最近两个赛季丁俊晖所参加大型排名赛,中国龙很难做到象2012年威尔士赛第一轮对马克-戴维斯那样,不到1小时酣畅淋漓快节奏快节奏拿下对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想一些理性的球迷会有自己的看法,我个人在仔细观察了丁俊晖这次上海赛之后,发现他比赛节奏慢的原因跟他进攻打法有一些关联,在上手入局后,丁俊晖进攻打法太过功利了,很多情况下丁俊晖在击球同时,一边考虑球要打进,另一边在考虑万一出现失误,怎么不给对手好机会和球型,这种想法导致他进攻时候用的都是一些相对比较保守,但不容易的出错的杆法,说白了就是他的杆法朴实无华,但没有一点华丽之处,能打进球走到位更好,一旦不能到位,就防死你。
这种打法可以限制对手的进攻,但有时对自己也是一种限制,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伤害,因为他影响了丁俊晖的发力和母球的到位精确率,直接影响了丁俊晖连续得分。相比之下,奥沙利文的比赛为什么耗时短,当时他的出杆快是一个因素,令一个因素就是他进攻入局经常用到了一些非常华丽的杆法去击打母球,让母球跑到他想要的位置,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奥沙利文能打出一些别人走不到的高难度走位,这个恰恰和他的杆法有一些关联。有些高难度的走位需要球手用一些非常极限的杆法(比如大发力强低杆和强塞)。
一旦丁俊晖进攻受阻,比赛就进入了防守大战,如今丁俊晖安全球功力在80后阵营里达到顶尖的水准,他不怕对手跟他玩慢速防守拉锯战,而且他自己本人似乎很喜欢把比赛拖入到那种拉锯战中,毕竟这可以消磨对手锐气和节奏。久而久之,比赛节奏能不长吗?当然丁俊晖也不是每个球都是保守处理的,比如对宾哈姆比赛第4局开局阶段他有一个很漂亮高难度大发力的高杆炸球,效果非常好,上海体育解说员连说了几个漂亮,但是这种场面似乎在丁俊晖身上有些稀少了。
也许有的人会说丁俊晖这种打法挺好,很象希金斯,我个人不同意这个说法,表面上看这种说法有点道理,但如果大家仔细看2008-2011年时期希金斯,希金斯不是任何时候都用这种打法,如果他的对手实力很弱,或者说当他的对手陷入困境,手感不好或者他自己手感很好的情况,希金斯往往会一鼓作气去快节奏赢得优势,这个阶段希金斯在进攻中所用的杆法和战术和其他时期是不一样。而丁俊晖的问题在于,不管对手是强是弱,不管对手的手感是好是坏,他都是按部就班使用这种打法。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丁俊晖的对手是什么类型的球手。即便对手是一个打法激进,击球比较快的年轻人或者是象帕森斯这样的业余球手,丁俊晖与之较量,比赛一样很长。说到这里,有的球迷自然会说,只要能赢球就可以了,时间长短无所谓,胜利和冠军才是硬道理。但我个人并不这么看,丁俊晖节奏拖沓的问题或许对普通排名赛,大师赛和英锦赛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到了局数较多,赛程密度较大的世锦赛,这个问题会严重拖了他的后腿。今年世锦赛,丁俊晖首轮出局,一些球迷吧输球责任归结为裁判,因为裁判应该在丁俊晖9-8领先情况下让比赛继续,而不应该提前终止,等到后面比赛结束后再打。我就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丁俊晖只在4个小时内完成了8局球,如果他节奏快一点,提前30-40分钟完成8局球,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世锦赛上如果丁俊晖还是场场靠长时间马拉松战役才能赢球,那么到了最后半决赛和决赛,他是否有精力应付呢?对于目前丁俊晖而言,象征斯诺克最高荣誉的世锦赛是他未来最需要攻克的,从2007年首次登陆克鲁斯堡到已过去2014,8届比赛,丁俊晖最好成绩是4强,而且还只是打入了一次,超过半数连8强都无法打进,这与他11个排名赛冠军非常不相称。希望丁俊晖能够在这环上有所突破,否则未来2-3年恐很难在世锦赛有所突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