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入解读赫恩致球员的公开信

(2013-04-12 13:52:13)
标签:

体育

分类: 斯诺克

     日前,世界台联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3-14赛季的临时赛程表和奖金分配清单。除了这些之外,官网还刊登了世界台联真正意义上掌门人巴里-赫恩给职业球手一封信,这封信内容大家可以去TOP147或者官网(http://www.worldsnooker.com/page/NewsArticles/0,,13165~3137162,00.html)观看,相信每个人对于这封信有着不同的解读,我仔细阅读了这封信的英语和中文版,总的来说,这封公开信基本反映了下个赛季台联办赛的基本思路,以下是我个人对于这封公开信的个人解读。

 

第一大利好:奖金增加
    这封信中第一个提到的环节就是奖金,当然这也是职业球手、部分媒体记者和球迷最关心的,自赫恩上台后,每个赛季总奖金都有10%的涨幅,下赛季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2013-2014赛季奖金增长更多体现在已保留的赛事的奖金出现增长,值得一题就是三大赛和欧巡赛,世锦赛和英锦赛冠军奖金均创造了历史新高,而伦敦大师赛冠军奖金则是历史第2高,而欧巡赛(EPTC)奖金翻了一番,所有10站大型排名赛总奖金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不算悬而未决的超级联赛,潜在的新增两站排名赛以及未公布的强力斯诺克奖金,2013-2014赛季单赛季奖金达到775万英镑,这已经创造了历史新高,此前单赛季总奖金最高是01-02赛季(746万英镑,9大排名赛+5个邀请赛),尽管马克-阿伦和部分国内记者对此仍有异议,但赫恩新赛季在奖金这一栏还是创造了一些历史记录,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个球员要想增加奖金,成绩是第一位,没有好成绩,自然没有高奖金。在斯诺克是如此,在其他个人职业体育上——如网球,高尔夫,花式撞球,保龄球等都是如此。

 

第二大利好:减少中国赛事的外卡数量,改进外卡制度
    当初世界台联在中国举办排名赛设立外卡制度,主要给予业余球手向顶尖球手学习切磋的机会,带动中国业余球员的发展。现如今中国斯诺克产业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更多中国球手去英国训练,中国举办的比赛越来越多。故近几年是否有必要再给8张外卡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英国著名斯诺克记者大卫-亨顿曾经在自己博客中表示建议中国赛减少外卡数量或者取消外卡制度,事实上,过多的外卡也影响了比赛的质量,同时还导致了一些焦点战役被迫只能去没有电视直播的球台举行。回顾过去中国赛,外卡球手和职业球手还是有不小差距,尽管中国外卡球手能赢得一些比赛胜利,但这些胜利大多都在对手发挥失常的情况下获得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倘若外卡减少一半,这就意味则正赛第2轮比赛可以不用放在周四一天内举行,组委会可以将部分比赛放到周三,这样我们就不会错过第2轮一些精彩比赛了 。
    下个赛季除了上海大师赛外,其他4战中国排名赛将承担比过去多一倍的比赛任务,故赫恩将中国5战排名赛外卡数量减少一半,或多或少减轻了一些比赛压力,同时台联还规定任何通过抽签参加过外卡赛的职业球员,本赛季内将不再参加任何其他赛事的外卡赛。这个制度更加合理、公平,回顾上赛季中国5战排名赛,参加外卡赛大多都是几张老面孔,国内其他一些球手因为国内排名等其他因素无法获得外卡赛机会,如今新制度无疑让更多中国球手有了征战外卡的机会。


最合理之处:部分赛事奖金排名的计算调整
    从2014-2015赛季起将采用奖金排名,由于下赛季有三站排名赛仍采用老的赛制,那些TOP16球手即便输了第一场比赛,仍可以获得名次相应的全部奖金,无形之中种子球手避免了积分减半的情况,这种制度只会让排名靠后球手更难提升排名。针对这类情况,台联做了一些调整,在非首轮比赛中输掉个人第一场比赛的球员将得到最终名次相应的全部奖金,但在排行榜中以奖金的50%计算排名(类似于目前输掉第一场比赛的种子选手只得到一半积分),这种调整革除了传统赛制采取奖金排名的最大弊端。


最大争议:新赛制是否合理
    从去年底赫恩宣布废除TOP16直接保送排名赛正赛资格开始起,新的赛制引发了不少球迷,记者,球员的议论,褒贬不一,有关新赛制是否合理,我在《谈谈赫恩两大新政以及对未来斯诺克的影响》译文中有所描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下赛季除了澳洲,上海和世锦赛之外,新赛制将在其余7个大型排名赛中实行,我觉得不妨我们可以通过下赛季实战情况来探究新赛制好与坏。我个人觉得从公平角度而言,新赛制确实比老赛制要公平,至于大家反复提到出冷门的问题,我还是坚持一点,如果一个TOP16球手连一个64开外的球手都无法击败,那你没资格去参加正赛。

 

最大疑问: 赛制改革引发比赛增多,赛程如何安排?   

    当新赛制出台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是否合理,而是赛程编排,考虑到所有人从第一轮打起,经历连续两轮胜利才能晋级正赛,如果正赛只取32人,势必存在一些大牌爆冷止步资格赛,从而缺阵的可能,故台联做了一些调整,将第一轮突围的64位球员直接参加正赛场地的比赛。而英锦赛和威尔士赛更是破天网让128人直接去正赛场地比赛,比赛时间扩大为12天。  
    我们一个个来看,英锦赛和威尔士赛,128人直接去正赛场地,这也意味着约克镇巴比坎中心和纽波特中心将承担127场比赛,这几乎是过去的3-4倍,当初英锦赛和威尔士赛改制缘于为了让所有球手都能去有电视直播的比赛,现如今要让127场比赛都上有电视直播的1号和2号台,大家觉得有可能实现吗?我们不妨可以算一下,英锦赛除去最后4天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之前8天要举办120场比赛,平均算下来一天15场,全上1号和2号,这就意味着比赛分成8个时段,由于英锦赛采取11局6胜,平均耗时超过3个小时,即便从早打到晚,否则一天内很难完成。威尔士情况也是如此。不过以巴比坎中心和纽波特中心面积较大,摆放4-5张球台没有任何问题。这样可以解决一天打15场比赛问题。然而其他赛场情况恐怕不那么乐观。
    在看看德国,由于德国赛正赛只有5天,而柏林Tempodrom大厅似乎只能放5张球台,如果将半决赛和1/4决赛放在一天内举行,那么剩下3天将举行56场比赛,平均每天19场比赛,如果按照过去三个时段比赛,一天内只能完成15场比赛。剩余4场如何解决?而在中国方面,除了上海赛之外,无锡体育公园馆,海口国际展览中心,北京大学生体育馆和四川国家网球中心也将面临这样难题,这4个场馆将解决4天内完成60场比赛的难题(56场前三轮比赛+4场外卡赛)。
    不管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新赛制让赛事主办方面临不小压力,拿无锡赛为例,原本只需接待32名职业球手,现在增加到了64人,考虑到目前在中国举办的排名赛,所有球手的住宿费用全部由我们自己承担(机票、饮食由球手自己负担),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主办方的开支。
   

最大危机:澳大利亚赛面临夭折危险
    赫恩在信中结尾部分特别提到了对于澳大利亚赛的担忧,2011年巴西大师赛因为过多大牌缺阵最终导致无法升级为排名积分赛,这种情形很可能会在澳大利亚身上体现,去年澳大利亚赛,有一大半TOP16球手缺席,除了赛程密集,路途遥远之外,当地税率太高也是导致不少大牌明星缺阵一个关键要素,今年澳大利亚赛奖金几乎和去年持平,尽管在赛程安排上,台联做了一些妥协,但不排除仍会有不少大牌缺阵,目前澳大利亚赛招商情况非常不好,台联几乎都是自己掏钱办赛,如果去年情形再度出现,很难指望台联再掏钱把比赛继续办下去。对此赫恩在信中呼吁“每一位”球员都能来支持这项比赛。
    自赫恩执掌台联之后,尽管推出了不少比赛,但在他手里也夭折一些比赛,比如有着英国第4大排名赛之称的大奖赛(10年改名为世界公开赛),国内有一些记者和维奇百度认为如今海口赛就是过去大奖赛,其实这种说法完全错误的,理由我在之前说过,海口赛时一项新的排名积分赛,它的前身就是11年海口精英赛,最为显著的证据就是2012年海口赛1号种子是2011年海口精英赛冠军希金斯,如果是大奖赛的延续,那么他1号种子应该是10年冠军罗伯特森。如果澳大利赛因为过多大牌缺阵夭折的话,那无疑对于赫恩全球化战略产生不利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