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块与金童的较量,写在2009年英锦赛两代球王对决之前

(2009-12-06 13:32:19)
标签:

体育

分类: 斯诺克
    2009年全英锦标赛将在本周六正式打响,在正赛第2天即北京时间晚上9点,泰尔福特国际中心将上演一场经典对决,80年代球王史蒂夫-戴维斯迎战90年代球王斯蒂芬-亨德利。
    不可否认,戴维斯和亨德利是推动斯诺克发展最关键的人物,过去斯诺克球界一直流传着这么说法,戴维斯让人们认识了斯诺克这项运动,而亨德利则让更多人积极参与这项运动,在戴维斯和亨德利对于斯诺克最大贡献莫过于创造和发明了很多打法,熟悉斯诺克历史的人都知道,乔-戴维斯是在斯诺克中第一个意识到控制主球走位重要性的选手,而戴维斯在乔-戴维斯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突破,苦心钻研如何用旋转改变母球线路和速度,因而戴维斯在防守上发明了很多打法,奥沙利文曾经在自传中提到,在80年代早期,很多球员面如何防守边库红球有很大困饶,而戴维斯却能够巧妙利用旋转发力击打边库红球后,母球能够成功减速停在边库,而红球则落到更安全的区域。而之后,亨德利沿着戴维斯的路做进一步探索,亨德利最大贡献在于他把戴维斯的一些理念运用到了进攻之中,因此相比于80年代戴维斯,亨德利进攻套路更加丰富,同时在如何通过炸球堆从而取得更好进攻机会方面,亨德利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亨德利的出现让斯诺克进入了进攻时代。比赛观赏性得到更大的提升。
    当然,戴维斯和亨德利能够称霸球坛,笔者觉得还与一个因素不可忽视,在他们年轻时候,他们非常热爱这项运动,平时把更多时间花在研究斯诺克,每次训练非常刻苦,认真,由此他们二人直到自己在斯诺克球坛统治力衰减时候才完成自己终身大事,而如今被公认最有希望称霸球坛几个80后球员——墨菲,马奎尔,罗伯特森和塞尔比,前两位成家很早(马奎尔还有了自己孩子),而后两位都有了女朋友,因为家庭或者恋爱关系,使得他们无法将精力完全花在斯诺克上,这或许是他们四个难以成为新一代斯诺克领军人物的原因。
     勤奋+探索+天赋,使得他们在英锦赛他们在英锦赛所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现在年轻人难以达到,恐怕连奥沙利文都难以撼动,在英锦赛历史上,两代球王竟然有不少相似点,首先两人各自10次打入英锦赛决赛,在80年代,戴维斯在1980年-1990年间9次打入决赛,6次举起冠军奖杯,不过在1989年和1990年,戴维斯两次在决赛上败给亨德利,从事后来看,那两届比赛俨然成了斯诺克权利交接的标志,之后93年-97年,亨德利连续5次打入决赛,斩获3个冠军。
    其次两位球王都在英锦赛各自目睹一次斯诺克天才少年的崛起,在93年英锦赛,亨德利决赛被当时刚满18岁天才少年奥沙利文10-6击败,之后,奥沙利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在05年英锦赛,老将戴维斯焕发了职业生涯第2春,具有里程碑式第100次打入跻身职业赛事的决赛,遗憾的是,戴维斯同样被一个年仅18岁神奇小子丁俊晖击败,比分竟然和12年前惊人相似10-6,之后丁俊晖成为了继希金斯之后,第2位在20岁之前斩获3个排名赛冠军选手,目前丁俊晖状态和信心有了不少回升,将来很有希望取得象火箭那样成就。
    第三,进入21世纪之后,尽管因为年龄增长,精力的衰退,两位球王难以发挥颠峰时期水准,但在英锦赛上,两位球王依旧有着不俗的表现,除了上段中所提到的48岁戴维斯在05年英锦赛打入决赛之外,亨德利在03年和06年两次打入决赛,巧合这两届比赛中,亨德利都击败了奥沙利文,尤其是06年亨德利惊人的表现让奥沙利文中途退场,因此,英锦赛不仅是两代球王成就霸业的地方,也是两代球王上演不老传说的赛事。
     本场比赛也是他们第66次交手,前65次交手,亨得利赢了44场,戴维斯赢了19场,另有两次平局,尽管两人已经难复当年之勇,但两人的声望以及非凡的气度会吸引大批球迷去现场观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这场天王山战役的过程远远大于了解本场比赛的结果,相信当两位老球王打出一局好球,在场球迷会给予更加热烈的掌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