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读书笔记 |
快到父亲节了,大家都在忙着分享与父爱、父子亲情有关的绘本、图画书。父亲节、母亲节和情人节一样,都是西洋的舶来品,我心里是不大以为然的。不过既然大家默认了可以趁这样的机会重申爱的主题,让大家都珍视爱、表达爱,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我觉得不管为父亲还是为母亲,大可以趁这个机会审视一下自己的身份,思量一下自己对待这个身份的珍重和负责程度;换句话说,只有做爸爸妈妈的懂得爱、懂得恰当地应用和表达爱,孩子才有可能拥有爱的能力、学会爱的方式。
一般来说,大家默认男人表达起感情来要含蓄一些,市面上亲子教育类的书籍,总是做妈妈的写得多。虽然那些妈妈写的书大多也很适合做爸爸的人阅读,我更想趁这个机会分享几本我自己读过、觉得值得一读的爸爸写的书。我的阅读面并不广,写出来自然有以偏概全之嫌。就当作是抛砖引玉,让喜欢学习和思考的爸爸有一点点参考就够了。
我把这几本书分成三个类别。
第一类:文人腔
《认得几个字》
你认得字吗?我只认得几个字,不过,还在学习。
透过童稚的儿女,说文解字成了一则又一则好听的故事。整本书里一点也没有讲什么教育的观念、亲情的道理,只是温馨逗趣里有情怀,有胸怀。
对于部分人来说,这本书或许文人气极重吧。不过看着堂堂张大春老师写下这样的话:“我承认,直到晓雪毕业,我还偷偷玩娃娃。”……如此种种,真是过瘾。也可知这位先生在儿女面前真是毫无“形象”可言。且慢,这个“娃”可是引出大唠叨一篇呀,做他的儿女,也太幸福了些。
《我想遇见你的人生》
不把你宠坏,是我做爸爸最基本的责任,是对你的责任,也是对将来要跟你相处的人的责任。
我不想预知你的未来,因为好奇你的未来,让我不怕老,没有中年生命停滞的危机。现在,我想起自己的五十岁,想到的是你十五岁;想起自己的五十五岁,想到的是你大学毕业。于是我一点都不怕五十岁、五十五岁的到来,反而充满了兴奋期待,想看看长大后的你,将会有怎样的生命风景。我干吗硬要用父亲的权力,规定你的未来,剥夺自己抗拒老去的最大乐趣呢!
这位杨照先生与张大春老师是好朋友,一个是为父“不恭”,一个是为父“多情”。两人做父亲的方式很不同,却也殊途同归。杨照先生的所谓“遇见你的人生”,是想要拿出自己的人生,与女儿分享交流,希望自己的经历和领悟,能够给女儿以参考和启示,却绝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最让人点头的,还是他对待人格之独立、思想之自由的看重和对待道义、利益、艺术、理想这几者关系的心态。
第二类:催泪弹
《妞妞》
在男人的一切角色中,父亲最富人性。……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旦做了父亲,就不能不永远是父亲了。
养育小生命是人生中的一段神圣时光。报酬就在眼前。
周国平后来也写过关于第二个女儿的书,我却刻意地没有读。读《妞妞》还是我怀孕的时候,忍不住伤心;后来又在网络上看到妞妞的照片,不知真假,小姑娘极为漂亮,右眼蒙着纱布,让人唏嘘。初读的时候,还觉得这个当爸爸的怎么这么肉麻,文字间未免情太深重了些,让人承受不住。直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再去想这本书,才感叹字字真切,幸亏他是一个懂哲学又深情的人,才能把其中的种种复杂情愫写得那么到位、那么淋漓尽致。也是由于哲学,才让他虽然写尽了伤心,也写出了解脱之道,让人走进去,又走出来,却不是空手而归。
《爸爸爱喜禾》
儿子被确诊为自闭症,我,第一天,精神恍惚;次日,黯然泪下;第三日,居然很开心。仔细地去观察儿子,发现他怎么那么豆,那么与众不同,真是我的好儿子,跟他爸爸一样怪。
问一个自闭症儿童家长:“你儿子有天才吗?”很干脆地回答:“没有。”他马上反问:“你儿子呢?”我早就等这个回答了。我说:“没有,但是他有个天才爸爸。”
我不喜欢他们对我的称呼。他们说老师这边请;他们说先生你抽烟吗?他们说贵宾几位?还有个人搂着我的肩膀称我为兄弟……你妈不是我妈你过一百年你我也不会是兄弟。我只喜欢儿子对我的称呼,高兴时他叫我:“狗!”
太多精彩的片段,但我不能摘抄,因为重新看一次,便又会泪洒键盘。
我得知这本书出版,深受震动,打算买一本以示支持,谁知一个友人的友人,比我还受震动100倍,自己买了100本,辗转相赠。世上最难的就是他笑着写,却让看的人止不住流泪。读这样的书,不是学习,而是让自己思考和自省。
第三类:浪漫派
《爸爸的木朵》
我有一个女儿,我一定好好爱她。这不是煽情,只是一个父亲的心情。
这本的上架建议为:创意绘本。用图画表达出来的浓情。很多女孩子看过此书后大呼:将来一定要找个会画画的老公!依我看,会画画的人多了去了,会画画而为人父者也不少,可这份纯正的爱与微妙的表达,却很难得、很难得。
《教养可以这么浪漫》
在分享的6本书里,只有这一本是实实在在介绍具体教养方法的。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正是因为自己的孩子非常平凡,才觉得自己的方式有参考意义,可以分享给大家。虽是台湾的家庭,但许多东西都是相通的。这一位作者,是牙医,却把自己的诊所设计为有四五千本藏书的社区图书馆;身为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又致力于写作、出版了好几本书。他的双胞胎女儿,不上安亲班(补习班),在社区公园里学习杂技;家里没有电视,全家人一起用投影仪看电影;在孩子出生后,便搬到了山上,拥有了一件没有屋顶的教室。
书中的字句都朴素至极,也没有什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宣言,只是那句话特别动人:快乐的父母养出幸福的小孩。凡是这种讲具体教养方法的书,我都建议用批判和接纳两种眼光去看,必会有启发,也会有自己不同意之处。毕竟每个孩子都有不可复刻的特点。而这位作者的浪漫心态,是我觉得最值得学习的。
不得不说一句,对这本书的编校质量,我还是忍不住有些腹诽。
很多人看亲子、教育类题材的书,都希望能读到一针见血、立竿见影的方法,能够让自己走得一条教育的捷径。怀有这种心态的人,我劝你大可不必读我推荐的这几本书。上面的几本书,无一不是在爱中探索,以爱为追寻,也给人以爱的启发。这几乎是全部的意义。也是我觉得“父亲们”更加应该去学习的东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