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底片年代·程乃珊】《爱玲走后怎样了》

(2012-08-28 20:34:06)
标签:

杂谈

分类: 底片年代

【底片年代·程乃珊】《爱玲走后怎样了》

爱玲走后,本城和“帕克”有关的,只有钢笔了。

【底片年代20120829】

爱玲走后怎样了

文/王海 摄影/崔益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正是程乃珊的文字最走红的时候,来自上海一间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师,以描写老上海的风物故事横空出世。那时的我正上高中,尚不知张爱玲为何方神圣。母语阅读上,刚从金庸梁羽生古龙的金戈铁马中拔出身来,又投入了琼瑶岑凯伦的甜腻三毛的天涯别绪,突然间,就见到了程乃珊。

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与她文字的邂逅,大约算一个分水岭,它让我从江湖的虚幻与塑料花般苍白的小情愫中一个激灵醒过来,开始觉得一直生活的这个城市,扑朔迷离起来。程乃珊之后,有更多的有关老上海的前世今生被发掘出来,但程无疑是开风气之先的第一人。很巧,从事这项工作的,多为女性。说女人喜欢向后看,在理。

程乃珊之后再很久,我才去看了一点张爱玲。无疑,张写的是“爱玲在的时候上海啥样子”,而程的作品说的是“爱玲走后怎样了”。对照起来看,如果不是城市的名字还是老样子,你会觉得她们蟋蟀对着螳螂。或者,她们描写的完全是存在于平行世界里的两个城市,它们拥有同样的名字,个别细节暗合,街景仿佛,然后却面熟陌生,令人喟叹。

程乃珊最著名的小说是《蓝屋》,后来还拍成电视剧,风靡一时。说蓝屋其实是绿屋,原址就在铜仁路水务局隔壁,系当年远东第一豪宅,颜料大王吴同文的私宅。而程,正是吴同文的外孙媳妇。绿屋是当年羁留在上海的国际饭店设计师邬达克离开上海之前的收山之作,也是当年第一幢安装电梯的私宅。

我无数次经过绿屋,都会驻足凝望。绿屋的圆弧大窗灰蒙蒙的,阳台的扶手锈迹斑驳。它像一名老克拉,但头势已经远不如最初的清爽。有一次,我甚至看到它屋外的围墙上粘了不少“快速办证”的广告。还有一回,我去浦东访友,走进小区大门,惊见如绿屋般绿莹莹的外观,圆弧式的大窗……后现代主义的开发商,对绿屋进行了粗暴的戏仿。

回到本版照片拍摄时的情境。当天程乃珊现场签售的是散文集《您好,帕克》,收录的同名散文,描写的正是程与自己的偶像格里高利·帕克见面的场景。如果我说帕克的谦谦绅士之风与上海老克拉气质吻合,大约不会有什么人反对。当年,程乃珊的这篇文章轰动一时,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寻常意义上见到偶像雀跃不已的少女情怀,更多的是一种委婉的诘问:我们自己的“帕克”,哪去了?

看程乃珊的年纪,她也许有过这样的眼福但未必有自己的印象了:斜阳中,一名身材颀长如《罗马假日》中帕克般飘逸的上海青年,驾驶一辆小小的“霸伏”,身后的姑娘衣袂飘飘,从弹格路上绝尘而去。

爱玲走后,本城和“帕克”有关的,只有钢笔了。

 

【拍摄者说】照片编号155.tif

  1989年年底的一天,南京东路新华书店的二楼,数百名读者正在争购女作家程乃珊新出的散文集《您好,帕克》。这天,程乃珊高兴地站在新书柜台前,为前来购买的读者签名留念。

  面对蜂拥而至的数百名读者,她面露笑容,不停地为一个个读者签名,不到两小时,八百本《您好,帕克》销售一空,可柜台前仍然是黑压压的一片人,书店一下子陷入“紧急情况”。书店负责人不得不举起扩音喇叭出来维持秩序。急得满头大汗的程乃珊好不容易挤出人群,走进书店经理办公室,拿起电话:“快,快把剩余的书送来……”

  程乃珊的《您好,帕克》共出版3000册,当初协定她本人负责销售1200册。、

  那天的盛况着实令人满意。

  之后不久,我又参加电影导演谢晋《谈艺录》一书首发式,谢晋曾说:如果我们的书店,图书馆经常像程乃珊卖书那样热闹,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了……最后,谢晋还笑着向读者拱拱手说:我这本书还不到酒吧一杯鸡尾酒的价钱,请各位多捧场,多买几本。

  时至今日,再回想起当初这两次“明星卖书”,我经常思量:程乃珊、谢晋如愿以偿了,还有更多的学术著作的命运又是如何呢?程乃珊的卖书究竟是喜是忧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