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我所不能抵达的世界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专栏 |
[为一位今年去世的小朋友吴笛写的书评,将刊于下周二出版的《申江服务导报》]
我所不能抵达的世界
文/王海
在一个明媚的正午,我拿到了这本集子。《那朝代,那诗人,那爱》,我素来熟知的小友吴笛的小说、随笔辑录。
然而,这是一本永远无法得到作者签名的册子。
集子的主体,是一部小说。写了六位诗人的爱情,他们是李清照、李商隐、柳永、陆游、项羽、李煜。项羽也在?想想也释然。在那个我们无法穿越而去的世界里,人人得以是诗人,尤其与厚黑无比的刘邦相比,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文艺范儿显而易见。
我感兴趣的不是作者写了谁,这些人物,已被写得烂熟。我想知道的是,她会怎么写?
“他们说我是古代人。其实我也常常怀疑,是不是前世的那碗孟婆汤里掺了水,否则为何我的灵魂里深深铭刻了古时的影子。”作者在小说的自序里如是写到。答案就这这句话里。对于六位诗人,以及他们与之痴缠的爱人、红颜,作者没有采用寻常小女人写古人时“感同身受”的“代入法”,我即清照,清照即我,而是用了更为3D的“全能上帝”的写法。诗人的每一次愁肠百结、爱恨离愁、去国离骚,她都在,然而却不给你“横加干涉”之感,你最多只能隐隐听到她微微的一声叹息,人物的走向、故事的意境,均由着当事人自己定夺,当然,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诗词所营造的符合逻辑的意境,在引导人物完成我们认为“还真是那样”的一举一动。
是的,作者坐在上海的书桌前,神游而去,一直在窥视“他们的生活”。这种愁苦与诗意并举,哀痛与宁静相伴的他人的生活,是如此地令作者着迷,以致于她“每天辗转在这个城市的各个地方,塞着耳机混迹于行色匆匆的人群。尘土飞扬的高价下,熙熙攘攘的徐家汇街头,地铁的车厢里,换乘的通道里,站台上……随时随地,兀地想到一句诗或一句词,竟会潸然泪下(作者自序)”。
女孩子写古代的事情,常囿于史料占有的匮乏,或者个人理解的狭义,而在行文上显得捉襟见肘。当然,写穿越题材时,因为误打误撞所需的疏离效果,匮乏或者狭义反而成为一种别样的效果。我的理解,《那朝代,那诗人,那爱》亦为穿越题材,然而却是作者“去了就不想回来”的那种单向穿越。作者对六位诗人所处时代不疾不徐的涂抹,史料游刃有余的信手拈来,人物看似不经心却特征凸现的素描,更让我坚信了,或许,作者除了我之前目击的生活,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已然让她拥有比我们更为斑斓的一种生活体验。这不是才气能解决的问题。
吴笛在中学时代先后获得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这让很多人称之为“才女”。“新概念”成就了吴笛,也让她从曾经的中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机遇恣肆展示自己的才华。然而,上天并没有给她太多的时间。《那朝代,那诗人,那爱》的阅读历程,有时会让我感觉它更接近一本佚失的文稿,有很多意蕴盎然的东西,但是却令人扼腕地没有继续下去。假以时日,或许这是一本能给人带来更愉悦体验的小说。
相比文集的主体,我倒对收录在后,吴笛14岁那年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时的随堂作文更感佩,那就是本文所借用的题目《我所不能抵达的世界》。在那篇几乎写于10年前的千字文的开头,她写道:“只有在梦里,我才能跨越时空,来到那个世界。那个世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现在所得不到的。”随后,14岁的小女孩吴笛,对中国古代的义、计、帝、礼、艺、诗六物,进行了超乎年龄的剖析,文字冷静而不乏哲思。对一个几乎时时觉得自己生错了时代的孩子,这差不多就是一个独身定制的题目了。
今天,带着“错位感”的吴笛已经去了暂时我们所不能抵达的世界。这本粉色装帧的册子,将长久地停驻在我的书架上,一个永远定格在24岁的年轻灵魂,一个记忆中永远是笑靥的脸庞,一段戛然而止但了无遗憾的生命。她来过,我们都见着了。
【吴笛简历】
1988年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曾获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两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16岁出版长篇穿越小说《刹那一光年》。酷爱古典音乐。
2012年1月病逝于上海。
她是我一直想要的那种女儿
文/王海
她就是我一直想要的那种女儿:不是特别漂亮但懂得适时发嗲,有才气但不因傲气而令人生厌,她是所有男孩子的好朋友,但又与滥情毫不沾边。
我初次认识吴笛时,她只有不到8岁。他父亲是我一个报社的同事,那时正在北京做驻站记者。我去北京采访,在她家蹭饭,顺便认识了她的扬琴老师,一个美丽的的音乐学院的姑娘。我很紧张,姑娘也很紧张,平时每顿两碗米饭的她那天只吃了小半碗。只有吴笛忽闪忽闪着大眼睛,看看我,又看看自己的老师。饭后,忘记了谁的提议,我和女老师带吴笛去故宫玩。那天我把轻盈无比的吴笛架在了我的脖颈上,三个人在故宫的夕阳里徜徉。
快出故宫大门的时候,吴笛忽然对我们两个说:“你们拉拉手吧。”
若干年后,在我的婚礼上,已经是中学生的吴笛,一脸羞涩上台领取了专属媒人的谢礼:蹄髈一只。
再后来,和吴笛的联系就渐渐少了,只听说她中考不怎么顺利,不过后来新概念作文得了奖,写作方面的才气大门开启,还出了一本反响不错的穿越小说。我一直没看过这本小说,也许我觉得今后有的是时间去看,也许是庸常的生活已经让我的触觉变得迟钝。
有一天,吴笛的爸爸很开心地给我打电话,说是吴笛被华师大录取了,不过没读她喜欢的文史专业,而是选了金融。我一下回过神来,当年在姑娘轻若无骨坐在我肩头的小丫头,已经长成一个大姑娘了。
去年初,我又接到吴笛爸爸的电话,是她得了脑瘤,之前她刚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一家很不错的国企工作只有几个月。之后的一年时间,她和家人在顽强地与病魔抗争,我去看过她几次,家里、病房里,每一次她都在努力朝我们微笑,间或还像我们熟悉的那样,对爸爸妈妈嘟起小嘴撒娇。我明白那种病会是怎样的结局,每次我呆不了一刻钟就匆匆逃出来,我怕我受不了会失态。
今年一月,还没到24岁生日的吴笛去了另外一个世界。那天是除夕,我接到他父亲的短信,终于泪崩。
她就是我一直想要的那种女儿,她开心地活过。今天,当我想起她,眼睛发涩的时候,还能想到她浅浅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