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箱:不凶的老师如何树立威信

(2010-10-11 09:36:35)
标签:

教师

威信

学生

距离

教育

分类: 师生信箱

王老师您好!

    我现在刚刚当上一名初中英语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很想向您请教。想问您如何树立威信,不凶的老师也能让学生乖乖听自己的话吗?刚开始学生蛮喜欢我,很想和我亲近,老是中午在我办公室门口看我在干嘛。后来我听老老师说这样不行,没有威信。于是我试着在课堂上凶起来。结果是凶也不是很管用,我天生一副娃娃脸,凶不起来。我之所以去尝试凶些,就是想靠老老师说的那样树立威信。那我现在困惑的是,对学生和蔼可亲,也能树立威信吗?也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课下按我要求去做吗?如果可以,可以用些什么方法呢?谢谢您的帮助!

                                            汪斌

 

汪斌老师:

    您好!

    读到你的来信的时候,我的记忆在一瞬间把我带回到了25年前。那一年,19岁的我个子矮小,一张娃娃脸。面对那些只比我小67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特别是那些比我还高出一人头的顽劣男孩子,我束手无策。因为我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对学生们太温和。那些老教师们毫不客气地指出:“你对他们太客气了!你得凶一点,厉害一点,这样他们才会怕你!别让他们有事没事来找你。你对他们笑,怎么可能有威信!”说实话,虽然我很佩服老教师们在课堂上的淡定从容,佩服他们只要往教室门口一站,脸一沉,教室里就鸦雀无声,但对他们的忠告我始终是不以为然的。我不相信,老师是拿来让学生怕的,老师不应该让学生亲近,一个不凶的老师就一定不会有威信。我相信我的错误不是因为对学生不凶,不是因为我对学生温和,而是因为我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运用我的温和。

     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继续坚持着自己“不当一个凶恶老师”的立场,继续对学生微笑。虽然吃了很多苦头,还常常被学生气得偷偷掉眼泪,但是在一次次的挫败中,稚嫩慢慢蜕去,点子越来越多,心胸越来越开阔。现在,我依然是个不凶恶的老师,而这丝毫不影响我的威信和教学的效率。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是:你目前的处境没什么了不起的,很多年轻老师都曾经遇到过,每个教师都要经历成长的过程,你不用太着急。

    关于威信,我发现,从初入教坛的理想化,亲近学生,爱护学生,到经过长期辛苦工作的打磨后失去耐心,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教育问题,这仿佛是一条常规的路。对学生凶,甚至用一些体罚的手段,的确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的确很“听话”,而内心并非能真正的尊重和信赖老师。教育是关乎生命成长的事业,我们的责任不是用所谓有效的模式去压榨、铸造出一个个规矩的生命,而是引领生命向健康的方向成长。古语有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不允许学生亲近,不对学生微笑,树立的不是威信,而是在师生心灵之间筑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何为威信?从字面上解释,威信是指名望和信誉。古往今来,试问有谁的名望和信誉的树立靠的是“威吓”和“凶恶”?真正能打动学生、影响学生的是人格的魅力,是教师用自己的言行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

如何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让学生遵守纪律、乐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对于年轻老师来说,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努力:

1、提高专业修养,加强知识储备

回忆我们自己的学生时代,是不是都特别喜欢那些知识特别渊博的老师?课堂上,不仅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而且视野开阔、旁征博引,专业领域以外的东西也能信手拈来。有一句玩笑话说:要想留念老公的心,先留住他的胃。受这句话的启发,我也想到一句:要想留住学生的心,先要把课上好。当你把课上得有滋有味的时候,还愁吸引不住学生的注意力吗?还愁学生不喜欢你吗?一个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还愁学生不愿意听从你的教导吗?“吸引”和“喜欢”恰恰是威信树立的良好开端。

2、注意自身言行,树立人格威信

著名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数百双精致的,富于敏感的,即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教师所引起学生注意的言语和举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或做人。因此,教师的威信除了建立在教学业务工作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品德能被学生所推崇和敬仰。如果说教师的业务威信是影响学生听课的显性因素的话,那么教师的人格威信就是影响学生听课的隐性因素,也由此更为重要,更为被人们所忽视。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你有你自己的优势。你身上洋溢出来的青春活力,你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你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以及你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护,都会影响他们、感染他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善于学习借鉴,乐于琢磨点子

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宏观上说有两大类,一类是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一类是涉及到具体学生的特殊个例。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也有两个,一是多读读教育名家的教育论著,也可以读读一线老师撰写的相关文章和专著,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另外也要善于琢磨,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想出一些好的点子,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要说的是,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的成长也是慢的艺术。不要指望学生在一夜间都变成你眼中的好学生,不要指望拿来一个策略就可以让教育的问题迎刃而解。在面对了一个个教育问题之后,在用自己的真情和智慧解决了一个个教育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进步,你也就会成长。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心!

 

                          你的朋友:王文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