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侪
(2020-01-16 13:52:05)
标签:
教育 |
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个字,侪,大家可以一起来查字典。
这个字的读音是chai,第二声,阳平,它的意思是,辈,一辈人。我侪,意思就是,我们这一辈人。
为什么我要和大家一起认识这个字?
肯定有老师已经想到了,这个字,在我们学校的校歌里面出现过,校歌里这样唱:愿我侪:勤能补拙运壁追陶侃;愿我侪,俭以养廉永求师齐晏。
当初我们学校的先辈,上世纪20、30年代那一侪人,他们的愿望是运壁追陶侃、永求师齐晏,那么到了现在,我们这一侪人呢?
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老电影,《风声》,里面有一句台词: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
这句话我记了很多年,只因为里面的两个字:我辈。
“我辈”,我辈是直面挑战的人,跨越时间和空间,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任何时代和任何领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都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我辈”这两个字里包含着对世界的主场感和建设性,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最令人神往的那群人。
大家再看看我们朱家角小学,我给大家呈现我们学校历史上不同年代的先辈的照片。朱家角小学的“我辈”就是他们,就是他们组成了朱家角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的我辈。
我辈只是一个代词,本来没啥意义,但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两个字里面有一种骄傲的认同感。
现在,历史把我辈这两个字落到了我们的身上,历史毫无悬念地选择了我们。我们一直说,作为朱家角小学的老师,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正好是朱家角小学新旧两个百年的交汇点上来到了朱小,我们既要去延续和传承上一个百年的优秀传统,更要发展和创造下一个百年的传奇和精彩。
那么现在,作为朱家角小学现在的我辈,我们怎么办?
只因学校已到发展转折之际,我侪只能直面挑战!
我侪如何直面挑战?
首先,我们必须要认清现在的社会发展形势以及教育发展走向。
过去十年,教育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那就是全球化、信息化和技术发展的速度太快,人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我们个人的学习速度。这一特点未来不仅仅不会减缓,还会进一步地明显,这就是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著名记者杰夫.豪联合出了本专著《爆裂》,在此书中他们总结了未来世界三大趋势——不对称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社会,这三大特征将变得更加显著,影响更为深远。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主要的形式,让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教育,要想适应这样的变革,系统性的组织变革在所难免。
在过去的二十年,世界教育组织和各国的教育改革正在努力适应这样的变化。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素养。这样,学生才能应对当前和未来复杂世界的生存和挑战。(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素养)
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素养,我们怎么做?
我们怎么做?作为一个教师,你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你要应对未来教育的变革,你首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强大自己。
我一般会把人分为这样的几类:第一类,能做事也肯做事;第二类,能做事但不肯做事;第三类,不能做事但肯做事;第四类,不能做事也不肯做事。
这四类人,高下立判。
现在普遍的情况是,越是能做事肯做事的,越会多做事。这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普遍的形态,我们很难去改变。
但是,作为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你想要成为哪一个类型的人,自己心里必须要有一个标准和判断。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能做事肯做事的人。
因为能做事肯做事的人,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不断的自我历练的过程。他们不是在解决一个个想象中的问题,他们是在回应一个个真实世界的挑战。
到底怎样回应真实世界的挑战呢?
给大家讲个我看到过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书里看来的,是曾国藩讲的一个故事。
农村里,有个人出门,看到在一条很窄的田埂上,俩人顶上了,谁也不让谁,谁也过不去。为什么不让呢?因为俩人都挑着很沉的担子,路太窄了,谁要让,谁就得从田埂上下去,站到水田里,沾一脚泥。
你作为一个旁观者,想上去劝,咋劝呢?谁也不服气啊。
那曾国藩的故事里,这个旁观者是怎么做的呢?
他走上前去说,来来来,我下到田里,你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会儿,你一侧身,不就过去了吗?
你看,只要你的身份稍稍转换一下,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置身其中的人,把自己放进去,是不是一个看似无解的事,就有了答案?
曾国藩管这种方法叫:躬身入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协同作战。
什么叫“协同作战”?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而我们朱小的每一个老师,都要有这种躬身入局和协同作战的心理准备和实际行动。
老师们,这世上没什么东西是可以平白无故得来的,想要得到,就得先付出,再咬牙坚持。工作上是这样,学习上也是这样。别去期待会有什么奇迹降临,成功从来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给自己树立flag,来挑战自己,做到头脑不混浊,身体不油腻,这样才有能力和力气不断去升级打怪,不断强大自己。
《我的前半生》里说:首先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后再考虑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少了谁,地球照样转。你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但要更清楚地认识到,你并非不可替代!
所以,我们每个老师,都要不断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武装自己。
老师们,人真的是不能懈怠的,一个人懈怠久了,舒适久了,舒适成习惯了,那么你稍微努力一下,就觉得自己是在拼命。
有时候我们闲的太久,闲的太厉害了,不管是身体也好,还是斗志,乃至整个人的思维认知,往往都会不太灵光。
活的太闲,是一场灾难!
很多时候,你不努力,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上限在哪里?
另外,强大自己,武装自己的同时,并不表示可以鄙视甚至欺凌弱小,我说的弱小是教师专业能力上的弱小。
刘慈欣在《三体》中所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所以,我们需要我们的老师,眼中带着光、心里带着希望、身边带着炉火,去温暖同伴,去照亮自己。
朱小人的团结就是朱小的春天!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个人,那也是我特别崇拜的一个人,她叫卢新宇。
光听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我说一段她曾经说过的话,大家就有印象了。
她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
这段话,是卢新宇2018年4月24日
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演讲中讲到的,当时,她是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2019年3月她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
我之所以要讲到这个致辞,是因为在这个演讲里还有这样的一段话: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那么由此及彼,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个老师来说: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学校;你怎么样,学校便怎么样;你是什么,学校便是什么;你有光明,学校便不会黑暗。
各位老师,百年朱小风风雨雨,一侪侪的人一路走来,走到了今天。现在,需要我们这一侪人,栉风沐雨,一路前行。
法国作家加缪曾经说过: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请走在我的身边,谢谢大家,各位朱小的家人。
前一篇: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