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味化小学英语课堂

(2007-04-30 09:04:10)
标签:

小学英语

趣味教学

   1.利用儿歌丰富课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儿歌的形式,以歌促学,寓教于乐,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英语有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编一个儿歌:
  老师: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everybody ,
  学生: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dear MsShen.
  老师:OK, OK,  is everybody here?
  学生:Yes,  Yes, everybody  here.( No,  No, Lily isn’t  here.)  
  这样就刺激了孩子们大脑的神经兴奋点,对接下来开展教学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儿歌对巩固记忆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把一些单词编成中英文结合的歌谣。如:
  你拍一,我拍一,window window 是窗户。
  你拍二,我拍二,floor floor 是地板。
  ……      ……
  你拍十,我拍十,children children 真聪明。

  类似这样的儿歌学生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游戏一般,在轻松愉快的吟唱中记住了单词。同样在句型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大量儿歌式情景问答掌握句型。如句子:
  2.利用歌声激活课堂。

  爱唱歌是儿童的天性。现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些节奏欢快、曲调优美的歌曲,我们可以把英语词句加在这些旋律上,使学生学习英语更生动。
 
  3.利用游戏渲染课堂。

  从生理和心理方面来分析,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因此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游戏也是小学生英语课上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在笔者所做的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英语课上,你最喜欢的是: A.游戏  B.教新单词  C.读课文 D.唱英语歌曲 E.其他。在发放的200张问卷中,有147人选择了游戏。如果英语课堂上给他们以充分的活动空间,他们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和任务型教学所需要的各项活动。这种游戏活动可以是自由度很大的活动,如讲故事、收集信息的活动等。例如“捉迷藏”(Hide and Seek):
  让部分学生将一物品藏起来,而让另一些同学来猜:
  A:Is it in the box?
  B:No, it isn’t.
  A:Is it under the chair?
  B:No, it isn’t.

  又譬如,“是哪个”(Which one is it):
  让一个学生(W)背对黑板,任何一个学生(O)向他打招呼,让他来猜。
  W:He is Kate.
  O:No/Yes.

  这种游戏虽然简单,用到的句型也是学生熟悉的,但它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在游戏中提高了其语言运用能力。
 
  4.利用情景,使课堂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手段一:师生共建英语小世界。课前五分钟,录音机里播放一段内容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或简单生动的英文故事,黑板的上角抄一句英文的警言妙句、名人名言、天气预报或当日要闻。教师的后面有定期更新的学生自己设计创作的简单黑板报和英语小报。挂在墙上的是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图片和学生自制的圣诞贺卡、复活节彩旦和鬼节的面具。因此,学生一进教室就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入境感、愉悦感和跃跃欲试感。未待上课,心里已涌起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求知欲。

  手段二:教师的全英式教学是营造和谐自然的英语教学气氛的关键。英语教师一走进教室就具有双重身份,他(她)既是一个学生所熟悉的和蔼可亲的老师,又是一个“不会讲汉语的英国人或美国人”。他(她)的一言一行都是英语语言信息,他(她)的一问一答都在诱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英语思维和实践,他(她)每时每刻都在“逼诱”学生用英语与他(她)沟通。在教授对话时,他(她)更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个形象生动、几乎可以触摸的英语情景,他(她)善于用各种手段进行讲解。如富于变换的表情,深情并茂的语音语调。表现力丰富的手势和动作,精美的简笔画,讲究的板书,唯独对汉语的运用谨而慎之。全英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入对话之情,更有利于学生入英语之境。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中坚持用学生已知的语言教授新课,另一方面,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果不相信学生,不敢用英语与学生交流,那么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又从何谈起呢?
  5.利用媒体创新课堂。

  实施新课标后,特别是教育现代化以后,课堂上越来越多的运用多媒体已经成为可能。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多运用电教工具。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教科书只是教科书而已,不能说话也不能动。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录像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