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河南党街村疑因饮用淇河水3年内20余人死于癌症,该村癌症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地卫生局几年前曾检测过当地水质,结论是“水污染不是很厉害”,此后再未检测。当地镇政府因资金短缺无力打深水井缓解吃水难问题,资金申请也遭市水利局拒绝。(4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
“水影山光,胜过桃源”的美丽淇河,如今变成了垃圾满道、臭气冲天的烂水沟,以其为生、距离其最近的党街村,惊现络绎不绝的患者、希里古怪的癌症。据说,不到3年就有超过20人因此命归西天,比例高于全国发病率近百倍。镇政府心急火燎、村民苦不堪言,打报告、写申请、诉求不断。但依然未果,敢问,到底是谁在漠视党街村的癌魔肆虐?
不可否认,当地的卫生部门难辞其咎。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卫生部门不仅要负责对影响人群生存环境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卫生学监测,还要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并负责实施。但据媒体报道,林州市卫生局只是前几年曾到党街村检测过水质,此后再未检测。而安阳市疾控中心,2001-2003年间于当地进行实验改良饮水、非实验改良饮水对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影响的纵横对比研究,且得出实验改水组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低于非实验改水组的结论后,未提出警示。乃至今日癌病高发的根源——水污染,还是村民经历了切肤之痛、比较了邻村后猜出来的。
不得不说,虽然新闻中对水污染的来源只字未提。但污染企业显然应被列为鞭挞之列。因为假如没有问题企业这个肇事者,没有其经年累月的肆意排放污水,清澈见底的河水不会变黑、发臭,有“北国漓江”美誉的淇河不会短短时间面目全非,更不可能出现今日党街村癌症的高发态势。
不过,相较于卫生部门的失职渎职、污染企业的失德无良,水利、环保等监管部门的作为恐怕是更值得谴责的。民意喧嚣绵延数年之久,癌魔肆虐一浪高过一浪,N年了,党街村村民依旧未入其“法眼”,我们既听不到其安慰村民的只言片语,更看不到让污染企业停产、整顿等扼腕举动,末了,等来的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关部门连简单卖给民意面子的“故作姿态”都没有——村民一回回的打井诉求最终遭遇“夭折”的厄运。
按照以往各色污染事件推理,相关部门如此淡漠安然恐怕不外乎两个原因:一则,吃人的最短、拿人的手软,自身故意放水培植“罚款源”或污染企业讨好式的主动“进贡”,令其“心口难开”。二则,污染企业有强大的靠山——地方政府。这些重污染、高耗能企业有可能是地方求爷爷告奶奶、千辛万苦“巴结”来的,为了好看的GDP,为了税收的银子,早就授意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历史一再证明,环境的恶化、生存的悲怆,往往不是“个人”之过,恰恰是“集体”所为。党街村的癌魔肆虐,不过是又一次见证了一桩“集体”沦陷:污染企业无良、卫生机构失职、内部监管网开一面、地方政府睁眼闭眼。还原清澈见底的生命之水,是公益良心与正义的试金石。就眼下而言,一方面,固然要对兴风作浪的涉事企业穷追猛打,并采取措施缓解河水严重污染给百姓带来的心理恐慌。但另一方面,恐怕更当对背后可能的权钱交易、行政不作为追根溯源、究责问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