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长效管理”给力“民心工程”

(2012-02-23 13:26:30)
标签:

太原市

标准化菜市场

验收

长效管理

民心工程

山西省

商务厅

杂谈

分类: 时事内参

    2月15日,记者从山西省商务厅获悉,从2月8日至14日,山西省商务厅、山西省财政厅及相关人员组成两个验收小组,对太原市六个城区的40个标准化菜市场逐一进行验收。40个菜市场已具备标准化菜市场应有的基本功能,其基础设施建设及必要的设施配置,基本符合标准化菜市场的要求。(《三晋都市报》)
    毫无疑问,太原市作为被国家商务部、财务部确定的全国标准化菜市场建设项目的试点城市之一,短短数年,斥资17347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完成40个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不仅体现了地方政府的胆识和魄力,更昭示了当地官员心系百姓的从政理念与执政风格——为民众生活带来了便利,可谓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但是,标准化菜市场的落成与验收完毕,并不意味着今后运行就一帆风顺。因为纵观以往诸多实行菜市场标准化的城市,比如合肥、兰州、石家庄等,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一定的磨合期与适应期。在标准化“初体验”后,也大多有过有场无市、惨淡经营的经历。究其原因,固然有规划设计、方向布局不合理的先天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人为管理上出了问题。所以,太原市的“民心工程”若要行得稳、走得远,还需“长效管理”给力。
    具体说来,长效管理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外部环境管理与内部运行管理。而外部环境管理最基本的是彻底取缔市场周边的占路摆卖现象。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不仅因为流动摊贩的“打游击”不易治理,更因为百姓的“路边有的,就不到屋里买”的消费习惯和观念一时半会儿仍难转变,加上还有到菜市场买菜存放自行车等繁琐流程……所以,没有管理部门始终如一地整治马路市场、宣传引导、提供外围服务,标准化菜市场在经过短暂的“蜜月期”后,难保不落入“叫好不叫座”的窠臼。
    而更重要的是“内部运行管理”,这是个包含市场秩序、场地环境、设施设备、商品管理等多方面的复杂课题。但总结起来,抓手无非两个:一是菜价,二是食品安全。按照太原市的说法“菜价不会比普通市场高”,依据是有国家、市、区扶持资金的支持和免掉3年行政事业与经营性收费的政策优惠;“菜篮子是安全的”,因为环境整洁、市场规范,硬件设备健全。
    有许多细节问题仍然是需要细细思量和深入雕琢的。比如,在对菜价最有力的平抑工具——“与菜农对接”上,太原方管理部门还停留在“倡议”阶段,眼下也只有18家菜市场设立了蔬菜直销专柜货蔬菜直销区。剩下的22家如何保证“菜价不高”?何况,菜市场的建设主体大部分为民营企业,逐利是其天性,即便有了政府“5年内不得改作他用”的硬性规定,但其提高商户的摊位费咋办?商户经营成本提高,菜价如何保证稳定?至于市场能否长久保持干净卫生,一应俱全的各种标准化设备,如农药残留检测机器能否正常发挥效用等,都还是未知数——这些元件因缺乏精细化管理而流于形式、成了摆设,在一些地方并不鲜见。
    可以说,标准化菜市场作为城市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是涉及千家万户、公益性很强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其落成与健康发展,既能充分满足百姓基本需求,又能给良好的市容环境打下基础,还能为城市的和谐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但要保证这样的“民心工程”进入良性循环,必须依靠市容、城管、工商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对标准化菜市场外部环境与内部运行进行“长效管理”——坚持不懈地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提供服务,才能让其生机勃勃、前景喜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