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国者公司)员工张恩源,只因听闻一句“汉骂”,便在微博中斥责武汉是“全国最大的农村土鳖城市”,甚至对武汉人大爆粗口。这条不足200字的微博,引发了一场由数千网友参与的“骂战”。1月28日,爱国者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冯军向记者确认,公司已与张恩源解除劳动合同。(1月29日《楚天都市报》)
谴责、怒斥、搞“秒杀”,显然比之于事发临头挖坑埋头当“鸵鸟”更深孚人心。据说,爱国者公司首先召开了高管会紧急电话会议,“一致同意”开除张恩源,紧接着还向武汉的父老乡亲们真心实意地致歉。这场在武汉人看来力道很足、诚意很深、姿态很到位的“开除道歉会”,为什么会让众人觉得如鲠在喉,忍不住议论纷纷?
该公司的举动可以理解,张恩源的“员工”身份毁了“爱国者”的形象,砸了公司在武汉人心中的信誉,不来个“一刀两断”,怕是会影响其在当地的生意。但是,在着急慌忙着“恩断义绝”的同时,我们不妨反问一下:张恩源的“汉骂”是否事出有因,其事后是否反思了个人举动?其“出格”行为是否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国家法律法规?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张恩源对武汉“以偏概全的诋毁之词”的起源是,在机场听到一个孩子骂其父母“婊子养的”,父母却无动于衷、不加纠正,让其不解,才爆了粗口,事后,面对铺天盖地的“口水”,其坦陈“武汉热心快肠的人特别多”,只是骂得“不文明、败坏城市形象的个别人”,且“向大家道歉”,主动删除了那条“粗口”微博。即便如今又发布了几条武汉人“不文明行为”,也只是表达了“不解”,最多算做牢骚,并无辱骂之意。
况且,公司有制度,国家有法律,“开除”作为企业对犯有错误的职工的最高处分形式,要执行开来,爱国者总得拿出像样的“制度”、“法律”晾出来念叨念叨,说明员工违反了哪条劳动纪律或触犯了哪条国家法律。可遗憾的是,我们既看不出张恩源的言行有何例如出卖商业秘密等违规行为的蛛丝马迹,也听不到该公司解释“依法依规”的只言片语,只是见到一个激情四溢、神采飞扬的“给湖北武汉的父老乡亲一个交待”的情感式注解。
然而,这样的“情感式注解”显然有些主观臆断、草率鲁莽:张恩源算不得什么社会名流,偏颇言行也没有针对公司,其在自己的“私自领域”微博上爆粗口,有可能是意气用事,骂人没搂住火,没触犯法律法规,至多落得个“缺乏对公德基本尊重”的批评,也断用不着企业急吼吼地“露脸”摆平,“除之而后快”。何况,就是孔庆东那样的“公众人物”,对记者爆粗口,骂香港人是狗,侮辱性的语言多次引发舆论骂战,北大不也“大气得很”,一笑视之了吗?
所以,“爱国者”开除大爆粗口员工,只是在舆论小喇叭喊得天响下的一种“应景”之作,是一家公司对于自己员工言行臆想其社会影响,自编自创了其必须付出的代价,既不合规又不合法,显得相当“小家子气”。其本质上和农民工讨薪艰难、女职工因怀孕被辞退一样,折射了劳动者和用工方之间长期存在的不平衡、不平等——要实现公平公正,唯有寄希望于法律发力、企业用心,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最终解释权”不再让公司完全说了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