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性官员缘何选择出书“曲线忧国”?

(2011-02-23 01:11:05)
标签:

姜宗福

《官路》

临湘市

副市长

自传体

仇官

侯卫东官场笔记

芝麻官悟语

分类: 时事内参
    “领导签字很有讲究。如果字是横着签的,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如果是竖着签的,则要‘一办到底’……”今年1月中旬,湖南临湘市前副市长姜宗福化名出版了载有上述内容的自传体新书《官路》。在书中其称“官员也有弱势群体,希望百姓不要仇官。官场中是有贪污腐败的,有平庸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有人认为他是官场的凤姐,总能找到一些吸引人眼球的话题;姜宗福则认为,他只是童话中那个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2月22日《京华时报》)
    实话说,怀抱爱国爱民赤诚、心怀忧国忧民意识,来个现身说法,以出版官场小说为载体揭露官场潜规则、表达个人意愿的,姜宗福不是第一个,估计也不是最后一个。比如,2010年以190万元版税位列作家富豪榜第22位的《侯卫东官场笔记》,作者是重庆永川一位副局长;七次再版、持续走红的《芝麻官悟语》,作者王敬瑞也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官员——现任山西省阳泉市副市长。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位前副市长写本自传体新书,算不上多稀罕。真正稀罕的是,赤裸裸摊牌式的“潜规则”算不得“前无古人”,为什么有了如今的“后有来者”,还照样一次次被提及、一次次被揭露?被议论了N年的“潜”流感,为何依旧没有消失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而更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现在的高官、曾经的显贵,不在官场中直抒胸怀抱负,或者说不能很好地直言纳谏,反而以“出书”这种特别的、特殊的形式“曲线”表达意愿、阐述理想?
    深究起来,原因无非两个,一是不能。那些在官场“畅所欲言”,“大嘴巴”一张过于写实的,被权力群体当成“官场怪物”,不动声色地合理排斥与合法报复。比如姜宗福,炮轰张艺谋、痛斥高房价,太让权力心惊,一场庄严莫名、英明莫测的“平级调动”就被拉下马,成了某学院院长助理。丢了官职,没了权力,没有机会“在其位谋其职”地实现心中所愿、铿锵抱负,于是不得不借助“出书”来撩拨一下社会神经,对官场及自身来个“全景式呈现”。
    二是不敢,某些已身居高位,或在宦海中渴盼升迁的公职人员,为了保住位子、为了未来前途,很乖巧很缄默,明哲保身,能不说的绝不说,把“多磕头少说话”作为座右铭加以推崇,信奉无过便是功。但内心的挣扎还是有的,锋芒个性还是难压抑的,所以“边仕边为文”,选择“出书”这样的方式“曲线忧国”,但过程却会“偷偷摸摸”,“潜伏”着创作。比如,浙江纪委干部汪宛夫写《乌纱》,整个过程便是“不说、不显、不送书”,低调至极。
    “不能”和“不敢”的背后,说到底,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在作祟,即:某些官员权力姓“私”不姓“公”,以言代法、个人说了算;办事程序撇开民众,暗箱进行;权力运作走歪门,入邪道,却“法不究责”……“明规则”失灵了,“显规则”归隐了,个性官员当然也就“遭罪”了。
    所以说,“边仕边为文”、“弃仕而为文”,用“出书”表达愿望,是理想主义的个性官员,碰上现实主义官僚体系做出的无奈选择。理论上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但问题是,如果这“习气”、“规则”仅仅是一个堂吉诃德的力量,而“草”又是一群,那么堂吉诃德就不得不借助载体,比如“出书”来单兵突进——只是,连话都不敢说,连真话都不敢说,连常识都不敢触碰,一碰就遭遇“见光死”、枪打出头鸟的官场,叫人怎能有所担当亦或何以担当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